第一0五章 刘阚心思(第2/3页)

“利益!”

刘阚指着工地上地那些人,沉声道:“逐利之心,人皆有之。区别仅在于利益的大小而已。站的高的人,所追求的利益巨大,区区蝇头小利,难以让他们动心;但是对于这些为斗食而奔波地小民。一点点的利益,就能让他们疯狂。一斛精粟,与你我而言,又算得了什么?

可是对他们来说,就代表着吃饱肚子,甚至活的更好。

当给了他们足够的奔头之后,他们就会愿意追随我。听从我的话,再也不分什么楚人秦人。

只要我能不断的带着他们,过更好的日子。嘿嘿,傻子才愿意提着脑袋来和我作对。

不过,这需要时间……商君变法至今二百年,方有强秦崛起。我不知道。我能有多少时间呢?”

这最后一句话,声音非常地小,只有刘阚自己才能听到。

唐厉和曹参都没有听清楚,但刘阚那番关于利益的言论,却着实让他们感到了一丝震惊。

以至于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刘阚最后说的那一句话。

“对了,阿阚!”曹参突然想起了什么,轻声道:“你这次一下子调拨来五百石粮食。为什么不见上面做出反应?就算你是从自家粮仓里拉出来,可这么大的动作,肯定会引起关注。”

刘阚回过神来,拍了拍王信的脑袋。

“信,我们回去吧……你今天的功课还没有做呢。”

王信每天都要做很多地功课,除了练武之外。王姬还逼着他识字。只可惜,王信天生就不是那读书的材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以至于教他识字的程邈情绪也很低落。好在程邈有个倔性,越是失败,他就越来劲儿,如今每天都会准时在家等候。

一听这功课二字,王信顿感头大。

“巨伯也不识字,为甚他可以不学,我却偏要学?”

王信说的是巨伯。指的是刘巨。到现在,连自己的名字还不会写,算是彻底没救了。

刘阚拍拍王信地脑袋,“巨伯年纪大了,信年纪还小。不认识几个字的话,将来会吃大亏的。”

“我不喜欢识字,我喜欢练武。还有听主人你讲故事……就是那个孙猴子的故事。”

“唔。那你更要好好识字,将来我会给你讲更多的故事。”

这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直接把曹参的问题给岔开了。马车在官署门前停下,刘阚带着唐厉和曹参走进了他地书房,然后吩咐道:“道子,去把那个东西给我拿过来,我有事情要商议。”

陈道子,如今已经成了刘阚的亲随。

闻听之后,立刻应声而去。

刘阚说:“仓廪虽然建成,然则却只是一个开端。楼仓作为泗水郡和九江、东海、广陵等地的中转之地,防务也非常重要。按照郡守大人的吩咐,整个楼仓一共要修建四十九座仓廪。

也就是说,集泗水、东海两郡的辎重,在过淮水之前,都要在咱们这里进行分配调拨。

一旦有事情发生,这里将会成为攻击重点。所以我们必须在修建仓廪的同时,着手其他事情。待开春以后,八百户移民抵达,我准备征发徭役,在楼亭修筑城墙,你们认为怎么样?”

唐厉和曹参相视一眼,点头表示赞同。

虽然不明白刘阚所说的一旦有事情发生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事情,但做好防备,总归是一件好事。否则四十九座仓廪,单凭几百正卒看守,怕也是很难顾全过来。毕竟,这泗洪一带,绝非一块安静的土地……至少,在十年到二十年之内,不可能真真正正地安宁。

这时候,陈道子回来了。

身后还跟了四名秦军,抬着一个沉甸甸的物件走进了书房。

“道子,在外面帮我看着。”

“喏!”

陈道子应了一声,带着秦军走出了书房,随手又关上房门。刘阚走到书房那黑布跟前,一下子掀开。黑布下方,是一个两米见方的巨型城堡模型。大约半人多高,呈现在唐厉曹参面前。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琢磨这楼仓镇如何兴建。

不用担心,这个模型是不可能传出去的。我让十几名工匠,分别打造其中的一部分,然后用了三天,自己把它拼了出来。老唐、老曹……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楼仓镇,你们觉得如何?”

曹参也好,唐厉也罢,看到这模型之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不是为别的,刘阚呈现给他们地这座城池模型,令唐厉和曹参大开眼界。与其说这是一座城池,到不如说是一座坚固地堡垒。依照刘阚的规划,楼仓镇将分为内外两个组成部分。

高岗背依睢水,正好是出于睢水最难以靠近地一段河湾之畔。

在半山腰筑起城墙,形成楼仓镇的主楼核心。这也是楼仓镇的内城,大约有三丈左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