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2/3页)

一个连粮米都无法自行供应的地方,又怎能让百姓安居?又如何能使得海西长治久安呢?”

黄整眼珠子一转,忙起身道:“还请邓县令指点。”

邓稷笑了笑,摆手示意黄整坐下。

“黄掌柜莫要着急,马上就要说到了。”他看了一眼在座的缙绅耆老,抿了一口酒,润了润嗓子。

“许都本是颍川小县,过去二十年里,历经战火,比之海西不遑多让。

然则自曹司空迎奉天子,迁都于许县之后,许都便迅速恢复了生气。一方面,固然是天子恩泽,另一方面,与曹司空大力推行屯田有关。所以,本官思忖良久,决意效仿曹司空,在海西进行屯田。”

“什么?屯田?”

耆老们顿时叫喊起来,花厅中好像炸了锅一样,乱成一团。

王成坐在一旁,始终一言不发。

他的眼睛,不断扫视花厅,却没有看到他想要看到的事物……

“不行,海西绝不可以屯田,也无田地可屯。”

一个老者站起来,激动的大声叫嚷。

“自古以来,屯田多为边戎之地,哪有在海边屯田的道理?”

“是啊,邓县令三思。”

“我坚决反对,没有田地,也没有人,如何屯田?”

屯田,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一个是田地,一个是人口。

其中,一旦屯田,势必出现将土地国有化的状况。而人口清查,更事在必行。

而这两样,恰恰又是本土缙绅立足的关键。

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根基,同时更会造成庄户的流失。没有了庄户,他们也就没有了盘剥的对象,没有了盘剥的对象,势必会造成他们的实力削减。长此以往,缙绅将难以立足。

缙绅与世家豪门还不同。

世家豪门,大多有家学传承,除了土地之外,还有各种行业支持。

世家豪门就是一个以血脉为关联的大家族,其内部的结构,与各项产业的平衡,非是一些小地主们可以比拟。即便是失去了土地,他们还可以通过家族的子弟,进行挽救,进行补偿。

可缙绅们……

一名老者更是放声大哭,“屯田,乃动摇国之根本的行为,若推广起来,势必会有大变故。”

“是啊,还请邓县令三思。”

邓稷冷漠的看着那些耆老们的表演,嘴角微微一翘。

“屯田,势在必行,无需商榷。”

“如若邓县令决意强行屯田,恕老朽不能苟同,告辞了!”

“告辞!”

接二连三有耆老起身告辞,但是却并没有立刻离开。

在他们看来,只要他们把这种强横的姿态表露出来,邓稷就得低头。

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一桩事情!

邓稷开场就说,海西县没有足以依持的资本,完全是依赖外界的供应。也是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海西县从事农耕的人稀少,以至于这些缙绅对海西的控制力,甚至远不如大商大贾。

这也是当初陈升能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邓稷稳如泰山,一言不发。

几个耆老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时间竟进退两难。

黄整等九大行首相视一眼,不着痕迹的交换了意见之后,也有了一个决断。

“敢问邓县令,如何屯田?”

“从即日起,将有本县主簿步骘,本县法曹戴乾两人联手,对海西县土地、人口进行清查丈量。所清查出来的闲置土地,将收为官有。同时,本县将会以高价回收土地,一并官有。

凡海西县人,必须登记造册。

此时将会有县城濮阳闿主持,各里里长,三老务必尽力配合。

所清查出来的人口,在登记造册之后,尽数冲入屯民……若有人从中阻挠,自有律法在此。”

邓稷说的是斩钉截铁,毫无半点商量的余地。

“胡闹!”

一名耆老勃然大怒,“一个小小县令,竟然如此张狂。老夫倒要看看,哪个敢动我田地。”

说完,他甩袖就走。

有了第一个人带头,自然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一时间,接连走掉六个人,使得花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邓县令。”

王成这时候站起身来,笑呵呵道:“邓县令所为,的确是为海西想。只是……呵呵,邓县令也许考虑一下我们这些人的想法。至于这屯田屯民,只要麦公同意,我自然没有意见……我还有点事,就先告辞了。”

王成说着,就要往外走。

邓稷笑了,“王先生是要去接迎同伴吗?”

王成身子一震,转身看着邓稷,“邓县令,此话怎讲?”

“呵呵,我还有一桩礼物为王先生准备,先生就这么走了,岂不是可惜?”

“邓县令,你……”

“来人,把礼物拿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