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二】(第2/3页)

三公子?

刘闯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便是子衡公子。”

“哦,你是说老三。”

刘闯恍然大悟,这三公子便是诸葛均。

从去年开始,诸葛均便去了南山书院求学,一晃已经一载。

刘闯因为忙于战事,也没有精力顾及诸葛均的学业。倒是这次回来,诸葛玲对他提过一回。

诸葛均的天资,或许比不得诸葛亮那般卓绝,但也是个极聪明的人。

若不然,历史上诸葛亮死后,诸葛一支便是由诸葛均延续下来……不管是诸葛瑾的孩子,还是诸葛亮的孩子,都先后过继到了诸葛均的膝下。这才使得诸葛一支,最终得到了延续。

诸葛玲说:郑玄有意让诸葛均出来进行一些历练。

言下之意便是,诸葛均在书院里,已无法再获得进步。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实际的去历练一番。郑玄是个极其重视历练的人。而诸葛均虽然入学晚,可实际上一直跟在郑玄管宁这些人的身边学习,而今已十六岁。

若按照东汉时代的年龄计算方法,诸葛均已经十八。

刘闯本打算过两日去孤竹城拜访郑玄的时候。把诸葛均征辟过来,却不想他居然自己来了。

“让子衡来书房见我。”

刘闯想了想,便吩咐裴炜下去。

随后,他来到书房坐下。刚喝了一口水,就听屋外脚步声响起,紧跟着门外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子衡求见皇叔。”

“老三,进来吧。”

诸葛均一袭青衫,迈步从外面走进来。

不过在他身后,还跟着三个人。

刘闯看到那三人的时候,也不禁一怔。因为他认得那三个人,赫然正是徐庶、孟建和石韬。

“怎地元直也来了?”

诸葛均的个头。不似诸葛亮那么高。

大约175公分的个头。体态略显瘦削。却更衬托出一丝儒雅的书生气。

诸葛均笑嘻嘻上前与刘闯见礼,“兄长,均奉老师之命游历。可思来想去,还不如在兄长帐下求一差事。更见历练。我与元直广元和公威三位兄长商议了一下,特来与兄长毛遂自荐。”

徐庶则一欠身,“当年在许都时,家母得皇叔照拂,后又送来孤竹城予以厚待。

家母时常与庶言,需谨记皇叔恩义。徐庶在书院一载,今闻皇叔身边缺人,故厚颜拜托子衡,欲为皇叔效力,还请皇叔接纳。”

看得出来,徐庶三人和诸葛均的关系极好。

这让刘闯或多或少,感到有些吃惊。

原本,他招揽徐庶等人,是希望能够给诸葛亮增加几位好友。可谁想到,诸葛亮的成长太过惊人,而今更有司马懿在一旁相互竞争,已远非徐庶等人能够相提并论。现在的诸葛亮,能够与之攀谈的人,多是陈群、陈矫、司马懿这样的层次。相比之下,徐庶已有些跟不上诸葛亮的脚步。

可谁料想到,徐庶居然和诸葛均成为好友。

两人的年纪相差十岁,可说起来,诸葛均的眼界,却远远高过徐庶。

他本就是琅琊望族子弟,后来跟随郑玄求学,在不其南山书院,虽只是一个小小的书童,但每日接触的,尽是博学大儒。加之他伴随刘闯一路走来,更见证了刘闯的崛起。论眼界和见识,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哪怕徐庶比他大十岁,可交谈起来,也丝毫不见吃力。

这是个神童级别的人物,或许比不得诸葛亮,但也是个人杰。

刘闯心中大喜,忙起身搀扶徐庶三人。

“元直公威广元愿来相助,实乃闯之大幸。”

他正缺人手,这诸葛均四人就送上门来,刘闯心里又怎能不高兴。

诸葛均四人落座之后,与刘闯便攀谈起来。

徐庶道:“今皇叔复取辽西,乃一大喜事。

但若停步不前,恐有大祸临头。”

“哦?”

刘闯闻听,饶有兴趣的看着徐庶道:“不知元直,有何见教?”

徐庶内心里颇有些激动,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最初,他来辽东时并不是特别情愿。主要是这辽东荒僻,而刘闯势力单薄,恐怕难有作为。

可随着官渡之战的序幕拉开,徐庶渐渐看清楚了刘闯的布局。

他细一琢磨,不由得顿感心惊。因为他从刘闯的布局中看出,早在建安二年,刘闯方立足于北海国的时候,便已经判定了袁曹之战的必然。可以说,从建安二年开始,刘闯便着手进行谋划。弃北海东莱,来到辽东这偏荒之所看似一步臭棋,实则从夹缝中脱身而出,不再受袁绍和曹操的牵制。辽东或许荒僻,可是贵在他孤悬于外,不被袁绍重视,更无碍于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