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夺嫡新萌事可忧 第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第2/4页)

烟云袅袅,更添几分仙家气度。

事实上,这浮山也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有大小洞穴五百余处,奇峰、怪石、巉岩、幽洞,构成了浮山四大奇观。

如今,浮山归属舒州治下。

而舒州行军总管,正是李言庆昔日部属苏定方。

李言庆在七月时便得到了消息,李渊已决意将他召回长安。

这也是他早就预测到的一个结果,李渊不可能放任他在岭南做大。更何况,他名义上是安南大都督,治所不过容桂粤西地区。可实际上呢,安南都督府已涵盖了整个岭南,更把云贵地区一并纳入治下,同时又勾连巴蜀,遥控川西南等地……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可能坐视不理。毕竟这势力范围太大,将东南西南全都掌控手中。如果李言庆要造反,他可以凭借手中大军,在最短的时间里夺取两湖和江右,占领巴蜀之后,顺势挥兵关中。

哪怕李言庆是宗室,李渊也不可能不心生顾虑。

不过,这也正是李言庆所期望的结果……

长安的风吹草动,李言庆虽远在岭南,却事无巨细,了然于胸。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自然也是他所期望的结果。两位皇子之间争斗的越是厉害,也就预示着李言庆的机会越大。所以,在收到李渊的敕令后,李言庆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在他眼中,如今返回长安,正是好时机……

想必长安城里的那些老大人们,也厌烦了这没有止息的争斗。

从裴世矩的言语里,李言庆也探听清楚,李渊无意继续平衡之术,而朝中大员同样也不想继续争斗下去。毕竟李唐江山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危难重重……吐蕃人的崛起,频频越境袭扰;突厥人在颉利可汗的带领下,也逐渐恢复元气,南望中原,虎视眈眈。

此外,尚有吐谷浑蠢蠢欲动。

而辽东地区,高句丽虽然已经衰弱,却仍有靺鞨、契丹等异族,始终怀有狼虎之心。

就连新罗百济,也表现出不安分的势态。

特别是新罗,随着小国仙金庾信的成长和崛起,新罗国力日益强横。

而百济明显无法压制住新罗,逐渐成为新罗的附庸。朝鲜半岛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已逐渐被打破。高句丽的衰落,使得新罗崛起,已势不可当。而新罗国,显然对中原并无好感。

外患不绝,内部争纷不断……

以至于朝中所有大员,都希望尽快稳定下来,才能避免日后李唐江山的分崩离析。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言庆自然不会拒绝回转长安。

只是他借口岭南事多,拖延了回程的时间,带着一部分心腹亲卫,在冯家商队的掩护之下,悄然启程,自交州一路过来,遍访昔日旧友。

房玄龄,自然是不可缺少。

哪怕两人之间的联系从未断绝,李言庆还是希望能和房玄龄面对面,进行一次坦诚交流。

冯盎,也必须拜见。

毕竟李言庆走后,岭南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高士廉虽然能力出众,但如果没有冯盎等人的协助,恐怕也无法尽善尽美的完成李言庆的托付。

还有谢映登,在萧太后远赴婆罗洲后,旋即撤出钱塘,在衢州宣布归附李言庆之后,被封为衢州行军总管,令江南东道,辖六州之地。同时也是如今东南地区,除冯盎之外最大的一路诸侯。

谢映登的崛起,与冯盎又不一样。

冯盎说穿了,是个以异族血统出仕的地方豪强。

而谢映登则代表着阳夏谢家。哪怕谢家在东晋以后已经没落,但在这些年里,业已恢复了元气。当年东晋名相谢安,自会稽山走出,成为天下一等一的名士。谢家在江东的影响力,显然不是冯盎可以比拟。哪怕谢映登退至衢州,照样能迅速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房玄龄也好,谢映登也罢,都算是李言庆一系人马。

可即便是这样,李言庆还是要逐一登门造访,以探听出他们的虚实。

所幸,这一趟走下来,李言庆收获颇丰……

时值初冬,北方初雪已落,江淮气候也逐渐寒冷。

李言庆在与苏定方汇合之后,便带着沈光雄阔海两人,一路直奔浮山而来。一晃,又快十载光阴,也许很多人很多事情,都会随之淡忘,可是在李言庆心中,有一个人却始终无法忘记。

踏着遍地枯黄,李言庆沿着盘山小径,缓步而行。

山间,萧瑟。

袅袅烟云中,可依稀看到那山路尽头的一座道观轮廓。

当李言庆走到近前时,却见道观大门紧闭。他收拾了一下心情,迈步走上台阶,轻轻叩响门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