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卧声自远 第八七章 多事之秋(第3/5页)

想必李言庆也是个聪明人,也能够分得出轻重。

按照王通的想法:利字当头,再大的仇恨也能化解……史书上这一类的事情,可是多如牛毛。

王通想的不错!

曹操能不计杀子之仇,而接受贾诩张绣,成就曹魏基业;刘玄德却因为兄弟之情,执意与孙吴反目,造成夷陵之败。

可他却疏忽了一件事,有些时候,有些人做有些事情,无需计较得失。

他幽居龙门山十载,闭门苦读,学识的确是大有长进。只是有些时候,不免还带着些书生气……套用句成语:纸上谈兵。

“下官王通,见过河南王。”

王通开口,拱手见礼。

李言庆眼睛一眯,半晌后微微一笑,略欠身,“王先生,一别十五载,尚安好否?”

王通说:“劳王上挂念,王通尚可……王上,通欲取回敬德尸首,不知可否?王上之仇以报,想必不会再为难敬德的尸身吧。”

李言庆沉吟片刻,突然长叹一口气。

“今杀敬德,实非我愿。

然杀父之仇,孤不能不报……不过人死百了,孤亦不愿追究下去。孤累了,王先生自便。”

说完,他下令收兵回营,再也没有看尉迟恭尸首一眼。

这时候,已过二更。

李言庆与崔善福一拱手,催马在众人簇拥下,扬长而去。

人已经杀了……杀了就杀了吧!有甚个长吁短叹?套用一句比较庸俗的话:该死屌朝上,不死屌晃荡。哪怕是那李世民,又能耐我何?不过,看这状况,李言庆知道,事情并未结束。

※※※

李言庆为父报仇,于王世充投降的第二天晚上,诛杀秦王府大将尉迟敬德!

天一亮,洛阳大街小巷就开始流传这样的一个消息。同时,也传达给洛阳人一个信息,那就是李言庆,抵达洛阳。

言庆是李唐宗室,更被封为河南王。

换句话说,洛阳日后将会成为他的封地,按照隋朝旧制,亲王封邑万户,实封八百户;郡王封邑五千户,实封六百户。不过这个封邑里面的‘户’,已不是战国时期李狸变法时设定的一户五丁计算,而是以一户三丁来计算。其中,三分之一,需输于朝廷……

李言庆如今,其实就是洛阳名义上的所有者。

哪怕李世民身为亲王,比李言庆高出一个品秩,却只能被算作客人。洛阳的主人,是李言庆!

洛阳人,从仁寿四年开始,就把李言庆当成了自己人。

在他们看来,言庆二十二岁的年纪中,最重要六年就是在洛阳渡过。他在洛阳成名,在洛阳求学,在洛阳击鞠招亲,在洛阳拜师学艺……如果这样还不能算作是洛阳人的话,还有什么能算得上?

巩县?

那不过是李言庆落脚的地方。

荥阳……其实和李言庆没有半点关系。要知道,言庆是宗室,他的祖籍理应被算到陇右,而非荥阳。

也正是这个原因,洛阳人对李言庆的接受程度,远远大于对李世民的欢迎。

按照李世民本来的计划,王世充十二月二十九日献城投降,他会在十二月三十日,举行隆重的入城仪式,宣布洛阳的交接。到时候,他将亲自登上端门,检阅自建国门入城的李唐锐士。

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大阅兵!

阅兵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展示李唐强大的军事力量,震慑洛阳城中,那些所谓的王世充余孽;同时也是向天下昭告,中原战事的正式结束。即可以威慑江南,也能安抚中原百姓,可谓意义重大。

到时候,洛阳百姓会举城出动,欢迎李唐兵马入城。

只是李世民没有想到,李言庆会突然杀到洛阳,并击杀了尉迟敬德。尉迟恭的死,令天策府麾下将领无比愤怒,许多人向李世民谏言,就算杀不得李言庆,也应该将他看押起来……

可大家也清楚,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去招惹李言庆。

秦琼牛进达等人深知李言庆的厉害,知道一个小小的冲突,很可能会令整个中原局势再发生变化;而丘行恭等一干秦王府旧臣则清楚,如果动了李言庆,会给朝堂上带来巨大的冲击。

李言庆,不仅仅是一个名将,更是李唐宗室。

同时,以书法成名,开创七言格律,做原道太平策(实为薛收所做,但人们常认为,是李言庆薛收两人合作),已隐隐成就士林宗师之名,在清流之中,李言庆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而他那部三国演义,又流传于市井之间,同样享有盛誉。

如此一个人物,只怕连李渊都要忌惮三分,更别说李世民手下的这帮子文臣武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