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卧声自远 第三十章 坦白(第2/5页)

我曾活捉过几个匪首,得知这些蚁贼,大都是卢明月所部。

我担心,今年旱情严重,各地接受波及。蚁贼如此大规模的流窜,会不会是卢明月企图袭掠东都?”

薛收脱口问道:“卢明月,不是在南阳郡吗?”

“正是!”

“那现在是谁在征讨卢明月?”

徐世绩回答说:“我记得似乎是江都通守王世充在负责征讨卢明月吧。”

“王世充?”

薛收和长孙无忌,显然对王世充并不了解。

反倒是李言庆眉头紧蹙,“你可知王世充在南阳战绩如何?”

“好像不差吧!”徐世绩说:“我记得此前从南阳传来战报,还说王世充连战连胜,卢明月已无力抵抗来着。想必是卢明月抵不住王世充的征讨,所以想要逃离南阳郡,另寻根基?”

“不对!”

薛收突然道:“若真如此,卢明月理应向南逃窜才是,为何反而逼近东都?

南阳郡西南,素来兵力空虚。十二卫府在襄阳、竟陵一带,并无太多军府驻扎。且荆南钱粮颇丰,若我是卢明月,定然会攻取襄阳竟陵,凭借荆襄之地势,休养生息,以求发展壮大。

而且王世充既然能连连取胜,想必也是知兵的人。

他难道就不知道,把卢明月逼向东都,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若我是王世充,则会布防于育阳郡一线,宁可迫使卢明月南下,也不会放其北上。一支两支流寇漏过,倒也能说得过去。可根据老徐所言,分明是大批蚁贼北上,这显然不太正常。老徐,你要多加留意王世充。”

言庆的目光中,带有激赏之色。

对于王世充这个人,他说不上了解,但也不陌生。

先前之所以觉察到不正常,是基于前世记忆对他的提醒。历史上,王世充可是入主东都,击败了李密,杀死了杨侗,自立为郑王,最后被李世民所败。不管史书演义里把此人说的多么不堪,但能走到自立为王的一步,王世充绝非是一个窝囊废。讨厌归讨厌,重视还要重视。

可是薛收只从徐世绩短短几句话中,就敏锐的觉察到了王世充这个人的存在……

言庆此时对薛收的敬佩,果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言庆,还有一件事,你要帮我。”

“你说!”

“为我推荐一个幕僚吧。”

李言庆不禁诧异,“你那泰山老大人,难道没有为你配备幕僚?”

徐世绩一怔,“泰山?什么意思?”

言庆突然醒悟过来,此时好像还没有‘泰山’这个说法。人们所说的泰山,大都指东岳泰山,至于是何时带有岳父的意思,李言庆却记不清了。依稀的,好像也是从唐朝有的这个说法。

“泰山,就是说你岳父大人。”

李言庆含糊过去,好在徐世绩也没有刨根问底。

“岳父倒是为我配备了几人,然则撰写公文倒还中规中矩,可是真正能堪大用者,却没有。”

郑氏这些年来,的确是人才凋零。

虽说郑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想要一下子改变过来,也不太可能。

李言庆倒是能够理解这一点,于是蹙眉沉吟。

麒麟台倒是有人才,可愿意出山者,又有几人?孔颖达这些人多醉心于学问,未必能看得上徐世绩。而七大书院之下,似乎一下子也想不出合适人选。毕竟徐世绩作为鹰扬郎将,所需幕僚不仅仅要有谋略,而且还要有足够的眼光。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又从何处寻来?

言庆下意识的,把目光对准了薛收。

薛收一笑,“若说幕僚,的确不太好找。

如今时局相对混乱,老徐虽是郑家的女婿,但终归不在族内,想要吸引那些有名号的人,的确困难。不过呢……老徐运气不错,我恰恰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说不得能符合老徐的要求。”

“谁?”

“苏夔!”

李言庆顿时露出茫然之色。

苏夔是谁?

好在,不等他发问,长孙无忌就做出了回答:“你是说房公,宁陵侯苏威之子,苏夔?”

“长孙,你觉得如何?”

李言庆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苏威,在隋唐之交时,是一个颇为尴尬的人物。

若用历史人物相比,可能只有五代时期的一个冯道可比,而且结局呢,也颇有相似之处。

苏威的父亲名叫苏绰,是西魏宇文泰心腹。苏威五岁时,苏绰过世,他就集成了美阳县公的爵位,曾任西魏郡功曹之职。北周时,宇文护曾想召他为女婿,但他因害怕惹祸上身,于是随应承了婚事,却整日躲在山寺中读书。后来被授予持节、车骑大将军,上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