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麒麟阁上春还早 第二十七章 处处商机(第2/3页)

雄大锤看上去五大三粗,可人并不傻。

这个耕犁也不是白送,是有条件的……言庆呵呵一笑,点点头,算是应承下来。

雄大锤更乐了,拍着郑世安的肩膀,“大鼻子,娃儿可比你爽快多了。”

郑世安连连呲牙,和雄大锤又客套了两句,就带着言庆离开了雄记铁铺。

※※※

“爷爷,我有一个想法,说不定能让雄爷爷他们,改善现在的状况。”

在回去的路上,郑言庆突然开口。

郑世安眼睛一亮,连忙道:“什么想法?赶快和我说说。”

对昔日的这些个老兄弟,郑世安还是很有感情的。他当然想帮着天津桥的老少爷们儿们改善生活,只是苦于自己能力有限。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孙儿,古灵精怪,鬼主意有很多。如果真的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老兄弟们过的好,他自然会很高兴。

“可是,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这件事,你不能告诉大老爷,也不能让大公子他们知道。”

郑世安一怔脱口而出道:“为什么?”

“不为什么,我不想让他们知道。”

郑世安心里清楚,言庆这是对郑家生出不满了……这种不满,恐怕是在崔道林来了之后,就已经生出。而今日看见天津桥街市的状况,更使得这不满情绪,加深!

可他是郑家的人,祖祖辈辈为郑家人做事。

瞒着郑家?

郑世安如何不明白言庆的心意:他这是让我出面,收拢天津桥的人心呢。如果言庆真的想出了办法,让老郑家出面,这好名声就落到了郑家的头上。我祖孙出工出力,也落不到一点好处。如果是我私下里操作,那这个好处,不就到了我身上?

可这样,似乎对不起大老爷啊……

郑世安对郑仁基也不满,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他对郑大士的忠心。

“言庆,这件事……”

“爷爷,你听我说,你把这好名声给了大公子,大公子也不见得对你会有好感。

再说了,停天津桥月俸,是夫人的意思,只怕是存了教训老军们的念头。你和他们提出了方法,岂不是违背了夫人的意愿?大公子又不管家里,洛阳做主的人是夫人。你告诉大公子,夫人肯定会不高兴。以后对我祖孙,更不会有好脸色。”

郑世安深吸一口气,陷入沉思。

言庆,说的也有道理啊!

只是他这一辈子对郑家忠心耿耿,突然间让他把郑家抛开,将好处揽到自己的身上,郑世安总觉得有一点转不过弯儿来。他想了想,轻声道:“言庆,你先告诉爷爷,真有办法让老兄弟们改善生活?”

“真有!”

“什么办法?”

言庆停下脚步,见四周无人。

他走到身后的青驴旁,从驴背上的包裹中,掏出了一把剪刀,“爷爷,办法就在这龙刀上。”

古代人,把剪刀称之为‘龙刀’,历史很久远。

但是,隋唐时期的剪刀,和后世的剪刀形状不一样。没有轴眼儿,也没有支轴,就是把一根铁条的两端,锤炼成刀状,并磨出锋利的刃口。然后把铁条弯曲,是两端刀口相对。这样一来,剪刀不用的时候,就自然张开;使用时,在刀刃上一按,就可以剪断物品。总体而言,就是和后世使用的镊子,属于同一原理。

后世,也有把剪刀做成这种样子,但用途很小,数量也不大。

郑言庆早在荥阳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徐妈为他裁剪衣服,用这种模样的剪刀,总是显得不太方便。只是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今天到雄记铁铺,他知道,这机会来了。但先决条件就是,郑世安答应他的要求。

“这玩意儿……也就是四五十钱,能改善状况?”

“嘻嘻,只要爷爷你能答应我的条件,我就有办法,让大家改善生活。爷爷,你别小看这东西,谁家不缝缝补补?这洛阳城里有多少户人家,一家一把龙刀,就是多少把?

再说了,龙刀的用途,又不只是裁剪,用途可多了去呢。

只要咱把这个生意拿下来,我敢说,用不了多久,这天底下六成人家中,都要有这么一件物品。”

“嘶……”

郑世安一个劲儿的抽凉气。

这孩子的口气,也太大了吧。

天底下又不是天津桥一家铁铺,你居然说,要六成人买天津桥的剪刀?真是疯狂。

“好吧,你要是真能想出办法来,我就答应你。”

郑言庆立刻说:“那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爷爷,你说的话可不能反悔。这龙刀是第一步,我还有更好的主意。如果您反悔了,那我以后再也不理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