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张觉降宋(第3/4页)

但是,北宋宰相王黼与童贯等人,认为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平州,这是自古以来从没有过的好事,所以力劝宋徽宗接纳张觉。

甚至他们竟然天真地认为,如果惹恼了金国,假如金军来攻,那么依靠张觉就可对付金国的军队。

而宋徽宗有他自己的想法。平州、营州、滦州三州乃是后唐末期,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获的州城,并不属澶渊之盟时石敬塘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之地。除了收复南京之外,现在又能收回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千秋大业,如果真能成功,自己可以和秦皇汉武媲美。宋徽宗非常高兴,欣然同意张觉归附宋朝。

有一个人却极力上表坚决反对。

“我朝与金结盟以来,两国南北夹击辽国,以使我朝得复祖宗旧地,而今若背信弃义,则会破两国之盟,一旦金人来攻,敌强我弱,必招亡国之祸!故此,当杀宋朝使者,以明我朝立场。”赵良嗣可不是那种鼠目寸光的人,作为宋金“海上之盟”的重要参与者,赵良嗣深知金军强大的战斗力和北宋军队的无能,两国既然明确禁止在对方境内招降纳叛,如今违背盟约,强大的金朝一定会和北宋刀兵相见。

因为收复了南京等地,赵良嗣被宋徽宗封为光禄大夫。

攻打南京,北宋两次惨败,最后只好借金国的兵力才得到了南京,而且金国遵守诺言,将南京城和幽云地区的其它六州慷慨地交付给北宋。尽管与“海上之盟”的约定相比,北宋好像吃了亏,但是毕竟没有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

如今辽国大军刚撤走,北宋居然擅自接纳金国的叛徒,这种行为绝对不是大国所为,简直就是无耻小人的卑劣行径。

对宋徽宗这个引火烧身之举,北宋朝内的其他大臣,只知逢迎皇上的心意,一味随声附和。宋徽宗不但不听赵良嗣的劝谏,反而认为他是金国的奸细,将其臭骂一顿,并夺去他的光禄大夫一职。

赵良嗣的噩运来了,几年后,随着北宋的灭亡,赵良嗣被列为“六贼”之一,宋钦宗即位后就派人到郴州,将贬谪于此地的赵良嗣杀死。

于是宋徽宗对张觉厚加安抚,决定改平州为泰宁军,任命张觉为泰宁军节度使,总领三州兵马,并免除平州、营州、滦州三年的租赋。

张觉高兴万分,日夜在平州大摆酒席,饮酒作乐。宋徽宗封他为泰宁军节度使,只是口头上的册封,所以他在等候宋徽宗的御笔诏书。

谁知,诏书没等到,却等到了他断头的末日。

完颜阿骨打新丧,金太宗吴乞买忙于料理后事,听说张觉降宋,只好先派完颜阇母率三千骑兵前来讨伐。

金军将领对北宋的背信弃义行为深恶痛绝,因为自从与宋结盟以来,金国一直坚守盟约。当年订立“海上之盟”,赵良嗣返回汴京,走到半路被金兵追回,回到完颜阿骨打的驻地,赵良嗣才知道金国出现了牛马疫情,金国恐怕在约定的时间难以出兵。因为双方约定在8月9日共同出兵,所以完颜阿骨打急忙派人把赵良嗣追了回来,待到明年再约攻辽。

金国如此遵守约定,而北宋却一再违约,现在又竟然敢公开接纳金国的叛徒,是可忍,孰不可忍!

张觉听说金军来攻,自已率两万大军,在营州安营扎寨,准备抵抗金军。完颜阇母带着三千人马,来到营州城下,见防守森严,敌军势众,自觉不敌,遂命人在营州城门上写上了“夏热且去,今冬再来”几个字,然后掩兵而退。

张觉一见大喜,便上书宋徽宗,吹嘘自己大败金军。宋徽宗信以为真,命人带着数万赏银,带着任命张觉为泰宁军节度使的诏书,前来慰问。张觉手下的李石、高党、张均、张谦、张敦固等人亦被各自封官。

不战而回的完颜阇母遭到了金太宗的严厉训斥,而讨伐张觉的重任则落在了能征善战的完颜宗望的肩上。完颜宗望多年随完颜阿骨打出兵征战,作战勇猛,颇有计谋,他和完颜宗翰等人,是完颜阿骨打的得力大将。

张觉听说宋徽宗的使者前来,非常高兴,立即组织全体官员远远地出城迎接。不想,完颜宗望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率精骑一千余人向营州发动突然袭击,猝不及防的张觉来不及回援,如同丧家犬一般逃进北宋镇守的南京城中。

而张觉留在营州的母亲、弟弟等人均成了金军的俘虏。

完颜宗望率大军围攻平州。数月后便被攻破,平州城内有数千州民不愿为金军所俘,死命突破金军的包围,夺路而逃。

金军攻进平州城内,宋徽宗封赏张觉的诏书和来往信件均落入金军的手中,成了北宋接纳张觉的铁证。

完颜宗望怒不可遏,派人向王安中索要张觉。此时王安中将张觉藏在北宋的军营中,诡称不知张觉的下落,而完颜宗望却不依不饶,不抓到张觉誓不罢休。王安中经不起金军的再三索要,无奈之下,只好在城中找了一个长相与张觉特别相似的兵士,割下他的首级,献给金军,妄图蒙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