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祸起头鱼宴(第2/7页)

一年后,蔡京坐到宰相的位子上,主持国政之后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向宋徽宗推荐童贯监军西北,让他去收复青海甘肃地区的四州之地。童贯担任监军后,率大军进发到湟川,然而,正在即将开战之际,突然接到皇帝手诏。原来是皇宫失火,皇帝认为是不宜征战之兆,急令退兵罢战。谁知童贯见战机成熟,断然决定拒不奉诏,看完手诏后,他若无其事地折起来塞进靴筒。毅然决然地继续挥师西进,果获大胜,连复四州。在庆功大会上,他慢悠悠地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诏,传示军中将领观看。众将一看,无不大吃一惊。领军主将惶恐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童贯回答说:“当时我军士气正盛,如果停兵罢战,今后的仗还怎么打?”主将又问:“如果打败了可怎么办?”童贯说:“这正是我当时不给你们看的原因。打败了,当然由我一人去领罪。”一听此言,众将领一下子“呼啦啦”跪倒在地,无不感激佩服。

这次胜仗,对于北宋极其重要。北宋已经许久没有军事上的光荣与辉煌了,童贯此举深得徽宗赏识,破例被任命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班师后,在京城朝野上下,童贯受到英雄般的热烈欢迎。

嗣后,童贯常年主持西北军事。并率兵连打几次胜仗,相继收复了积石军、洮州等地。政和元年,童贯官封太尉,领枢密院。从此,童贯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转战于西北边陲,与外族夏、辽、金周旋十多年。从此,童贯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柱石,撑起了大宋朝曾经多次险些垮下来的西北战局。

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童贯获得了宋徽宗的赏识,以副大使的身份,代表宋徽宗出使辽国。其实这也是童贯早就盼望的。原因是这段时间西线无战事,童贯静极思动,想到东北方的辽国去看看是否有什么机会。

尽管此时童贯如日中天,然而,毕竟这是代表皇帝与国家出使外国,因此,还是有大臣提出疑义,认为以一个宦官代表皇帝出使,实在有碍观瞻,会让辽国小看,认为偌大一个北宋无人可派。谁知,徽宗皇帝却表现出浪漫而轻佻的性格,为童贯骄傲自豪地说:“契丹人听说我朝有一个童贯,屡屡打胜仗,很想见识一下。正好就此派他去考察考察辽国的情形。”于是,特意加封童贯为检校太尉,以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正使,以童贯为副使,以贺正旦的名义前往辽国。然而正是宋徽宗皇帝的这一次浪漫行为,为北宋的灭顶之灾和黎民百姓的家破人亡,埋下了意味深长的伏笔,此为后话。

在辽国盘桓数日后,童贯带人返回宋朝,一天晚上,住在卢沟河的驿舍,深夜有燕人马植前来求见。

马植的祖辈是燕京人,当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后,就成了辽国的属民,从此他家世代都在辽国为官。马植在辽国任光禄卿,因自己人缘不好,为同僚所排挤,且又是燕地旧人,得不到天祚帝的重用。当他看到女真人日益强大,已经对辽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而辽朝却不思进取日益腐败,便想为自己谋取一条后路。因此,看不到政治前途的马植一听是北宋能征善战的童贯来了,急忙在夜间求见,自言有灭辽良策。

童贯暗自思忖,马植是辽国官员,反倒要向北宋献灭辽之策,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他吩咐小吏把马植领进驿舍。

这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只有淡淡的云,却丝毫也不能影响月亮流泄下来的如瀑一般的光韵。窗外的虫声唧唧,屋内灯影摇曳,只能听到细密的低语。

马植一见童贯,慷慨陈辞地说:“大宋乃天朝大国,皇上圣明,万民恭顺,马植本为汉人,心仪大宋久矣,却报国无门。辽国本是夷狄禽兽之流,现天祚帝荒淫无道,辽国已是苟延残喘,奄奄一息,马植一心弃暗投明,希望大人明察小人的心迹!”

童贯却是满脸的笑容中透着虚伪,他慢条斯理地说:“我大宋国与贵国通好已达百年之久,燕云之地乃祖宗割让给贵国的,当今皇上岂能因弹丸之地而毁两国之盟约,而招引兵乱?”

马植一听此言,诧异地抬起头来,只见童贯手拈胡须,正微笑地看着他。宦官哪来的胡须?马植的心里更加惊讶了,他早就听说童贯是个宦官,与蔡京一起狼狈为奸地把持着北宋的朝政,不想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北宋的高官不但长有胡须,而且身材高大魁伟,皮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一眼望去,绝对是一个阳刚之气十足的美男子,哪里像是阉割后的宦官。其实马植只知童贯是个宦官,却不知童贯年近二十岁才净身,所以才有如此伟岸、飘逸的男人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