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到齐(第2/3页)

李自成默声不响,牛金星脸色苍白的看着,只觉阵阵反胃,李岩一声叹息,随李自成等人提马北上。

他们来到德胜门外,就见干硬的路上车马滚滚,人流不绝,特别运水的车辆不断。

牛金星与田见秀等人负责后勤,因德胜门北上三十里内缺水,所以他们从内城西海、后海运水,然后在德胜门外五里的石碑铺,又十五里的双线铺设供水点。

然后再走十里到清河店,那边有一条清河,南镇与北镇内也有一些水井。

不过大军到达那边后,还要大部移驻到昆明湖与瓮山泊边去。

他们站在德外关厢上,见乱糟糟都是北上的人马,个个器械马具不齐,很多士卒身上还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然后推辎重,抬粮草,推行火炮,旗号混乱,营伍不清,到处是骂骂咧咧的声音。

他们虽汇成浩浩荡荡的北上潮流,然李自成心神总有些不定,他对身旁牛金星悄声道:“孤王心中忽有疑惧,大军耽乐已久,西兵势大,城中又人心未定,万一不敌,如何是好?”

牛金星看着眼前的北上人马,眼前所见,确实与进京前那只严整精锐的军队相差太远,他心中也有不妙的感觉。

听李自成这样说,他强笑道:“我兵势大,铳炮犀利,大王何必作此丧气之话?”

不过他看了看左右,还是咬牙低声道:“若有万一,我等便退回河南湖广,数千里之远,料王斗也追之不得。不过大内金银搜括已尽,皇居壮丽,焉肯弃掷他人?介时付之一炬,以作咸阳故事,即后世议我辈者,亦不失为楚霸王英豪!”

李自成点点头,在牛金星等官员送行下,他提马北上,然走了几十步,他又不由自主回头去看,不远处的德胜门箭楼如此的壮丽。

与他一样,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回过头来,离开京师后,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

四月十五日,多尔衮领大军到达了三河。

十一日时,退守迁安城的杨国柱拒绝投降,多尔衮下令进攻,双方大战激烈,从巳时一直打到午时,多尔衮动用了重新回来的清国红夷大炮,特别四轮磨盘重炮。

虽那些投降的明军炮手操炮不显,不过明军忽然退守城池,坚守迁安城不出,从俘获的明军士卒口供来看,多尔衮猜测杨国柱可能受了伤,而且伤势不浅,明军群龙无首,只得退回城池。

多尔衮也就此放下心来,蓟镇军虽然不降,但也无力出城,就不会对他的清国大军构成威胁。

他挂心着流贼与王斗之间的动静,因此蓟镇军不出后,他留部分人马监视,就下令大军继续赶路,往京师方向奔去。

他也不担心迁安城的蓟镇军是否会对他的后路形成威胁,从崇祯年起,清国数次入关,每每深入数千里,最远到达山东,这之间背后又有多少坚城重兵?

所以只要靖边军不在身后,多尔衮就不会在意,蓟镇军也一样。

从迁安到京师有四百里路,所经有丰润、玉田、蓟州、三河、通州等城池,多尔衮下令全力赶路,同时哨骑四出,特别注意京师与宣府镇那边的动静。

一路上,他还打着“为尔君父报仇的旗号”,又有吴三桂等人的例子在前,他们也知道鞑子的犀利,所以大军途经丰润时,那边投降大顺的原明军将领,也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投降了清国。

多尔衮让他们薙发,留了几百旗兵在城内,然后又继续赶路。

不过所经玉田、蓟州时,投降大顺的原明军守军不愿投降,多尔衮也不愿理会,留了一些兵马监视,继续赶路。

反正这些兵虽然不降,但也无力出城,对他们大军形不成威胁。

不过他很注意让遍布四野的哨骑拦截可能的信使情报,不能让他们送信前往京师,免得京城的流贼知道自己这只大军,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头上。

所以目前为止,虽然多尔衮大军一路从山海关过来,但因为实行严密的战场遮蔽,信使拦截,京城的李自成等人一直懵然,不知有一只强悍的大军正往京师方向逼来。

四月十五日下午,多尔衮的大军到达了三河,防守的将领仍然是原明朝将官,与丰润的例子一样,他们也毫无心理负担的投降了清国,一箭不发,薙发为辫。

此时他们离京师约有百里,从迁安到三河三百里路走了四天,而且是整体的行军速度,连携带的大小火炮也一起跟上。算是优秀水平,但达不到顶尖的水准。

中国古典军队巅峰行军状态是在宋初,当时高粱河之战赵光义领宋军于六月十三日从镇州出发,在六月二十三日到达幽州城南,行军十日,每日约行百余里,然后立即投入攻城并持续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