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思想(第3/3页)

符名启笑道:“太有气魄了,只是也太空泛了,当中一样弊端重重,不过以理学教导,此为必然!”

王斗点头:“就要看教化司诸公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

儒学中自然有其精华,“礼义廉耻”、“尊皇攘夷”、“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亡也”、“仁、义、礼、智、信”都是精萃中的精萃,后世驱儒灭儒,纯属自己没本事,就将过错怪到祖先头上,属人品低劣,推卸责任之举。

几千年来,中华尽是儒学在治国,并创造种种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虽不否认内中也有糟粕,总体来说,却是瑕不掩瑜,祖宗留下了金山啊。

这也不若世界许多文明,覆没一次,就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再没有复起的机会,中华文化虽有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屡扑再起,拥有极为坚韧的生命力。

几千年来儒学对中国人意识形态凝聚颇有大功,后世国人精神混乱,未必不是打翻儒学,自己又没能力形成新的意识形态结果,面对西方思想入侵,很容易就被侵入了。

关键看后人怎么改进,怎样留下精华的,抛弃糟粕的,日本国这点就做得很好,他们以理学治国,最终发展出武士道,明治时期,该国教育就皆以儒学为基本原则,明治天皇在《教育敕语》就专门说。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尔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持己,博爱及众;修学习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广公益开世务,常重国宪遵国法。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

仁、义、礼、智、信,当为国民与军人最高行为守则,主要看这五点对内对外怎么解释,对同胞该怎么样,对异族又当如何。

当然,王斗也不可能独尊儒术,过于垄断,必然毁灭,最好有一个核心,然后百川归海,形成一种极有凝聚力,攻击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