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逼向女儿河(中)(第3/4页)

旌旗遍布,密密麻麻的营帐蔓延,人喊马嘶的,弥漫着一种金戈铁马的气息。

黄土岭脚下,王斗,杨国柱,王朴,李辅明,符应崇策在马上静静看着北面的石门山,几位大将身后不远,各人麾下将官也是静静策马立着,没有人发出哪怕一点响动。

大战将起,放眼杨国柱与李辅明,皆是神色沉稳,山雨欲来风满楼,但他们脸上,却没有丝毫动容之色。

只有王朴不停地揉着鼻子,看他神情,有紧张,更有兴奋,符应崇的身体微微颤抖,显然明日大战,对他心理压力不小。

微风拂起,天气慢慢转凉了,小冰河时期,寒冬总是来得早。

看身旁王朴对鼻子又吸又揉的,王斗笑道:“怎么,王将军很紧张?”

王朴一愣,立时挺胸凸肚,大声道:“不紧张,区区鞑虏,小弟见多了。”

符应崇也是一边哆嗦一边附合:“我神机营旌旗指处,群丑必然灰飞烟灭,区区鞑虏,何足道哉。”

身旁人等都笑起来,王斗笑道:“确实,区区鞑虏,不用畏惧。”

顿了顿,他说道:“明日之战,你等定会青史留名!”

王朴脸上笑开花:“这都是忠勇伯的抬举。”

符应崇道:“是的,皆赖忠勇伯的抬举与栽培。”

看着王朴的笑脸,王斗心头涌起奇异的感觉,历史上王朴是出名的逃跑将军,松山之战后,更以首逃之罪,被斩首弃市,然此次出援辽东,其部其人表现可圈可点。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他微笑道:“二位将军客气了!”

他看向前方,双目习惯性眯起,无数记忆,如走马灯一样,在他脑海中闪过。

他记得自己的誓言,让中国之地成为桃源乐土,让历史上的种种遗憾不再发生,松山之战,便是他的遗憾之一,他定会改变之!

……

洪承畴在各将走后,也是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安定,他在帐中来回踱步后,决定还是出外走走,排遣自己紧张的心情。

他带了亲信幕僚谢四新,还有一些亲兵护卫,来到了小凌河边,河边凉风阵阵,不时有海风顺着河水而上,带着一股萧瑟之意。

举目望去,周边军营,星星点点的灯火亮起,与天上的星光相辉映。

看洪承畴久久不语,他身旁的谢四新道:“洪督,可是为明日战局忧心?”

洪承畴叹道:“是啊,兵凶战危,奴酋势大,一个不慎,便是精锐尽丧,若是如此,吾有何颜面去见圣天子,又如何对得起圣上及朝廷的重托!”

谢四新抚须道:“洪督不必担忧,我师战力,与奴尤在伯仲之间,只要用兵谨慎,步步为营,我方胜算仍高。况且,有忠勇伯,镇朔将军在,明日战事,定然无忧!”

洪承畴叹道:“但愿如此。”

他看了谢四新一眼,眼前的谢四新,年在四旬,新安人氏,与洪承畴颇有世谊,洪承畴以蓟辽总督身份经略辽东来,便将谢四新用为参军,颇为的器重。历史上洪承畴降清后,领清军南下时,谢四新拒绝了洪氏的招徕,答诗四首,表明自己的立场。

因吴三桂的大力拉拢,此时谢四新也与吴三桂结为至交,三藩之战时,吴三桂军势强盛,长鞭指处,湖南、广西、四川望风而降,他遣使至徽州聘请谢四新,谢四新同样拒绝,并答诗一首,指责吴三桂朝秦暮楚、背信弃义。

算是颇有立场之人。

洪承畴沉吟良久,终是道:“谢公,你看王斗此人,还有长伯,这二人间孰优孰劣?”

谢四新摇头苦笑:“虽我与长伯算是至交,长伯也算少年英杰,然不得不言,长伯远逊忠勇伯矣。”

洪承畴叹道:“是啊。”

他心中明白,王斗出于草莽布衣,不论什么时代,底层人士总是出头艰难,但若能步步身居高位,无不是坚毅果断之士,相比之下,吴三桂一路过来太顺利了。两方的本质比较,便如鸡蛋与坚石的区别。

他心中感慨,虽然在辽东军中,他大力扶持吴三桂与王斗抗衡,然不得不说,效果太弱了。关键时候,还得看靖边军,而王斗的存在,也是辽东十几万大军的精神气,顶梁柱,任谁都不敢对他不敬。

谢四新双目深沉:“王斗此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洪承畴沉声道:“昔日白谷曾与我言,王斗此人鹰视狼顾,心思极深,吾没有放在心上,当日王斗不过一游击,眼下……”

他说道:“万望忠勇伯谨记忠义为国的道理,否则,他比东奴与流贼还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