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连根拔起(第2/5页)

而那些当初弹劾蔡京的官员们,则是显得有些惶恐,天知道蔡京上任第一件事是不是与他们清算旧账。

蔡京出现以来,李奇都还未见过他,也准备上前道贺,可是哪里挤得进去,站在人墙外是苦笑不已。

“多谢,多谢,各位同僚,过去的就让过去了,今后蔡某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依仗各位的,也希望各位能够助老夫一臂之力,共同为君分忧。”

蔡京被围的有些喘不过气来了,抬了抬双手,呵呵笑道。但这一句话无疑打消了一部人心中的忧虑,登时喜上眉梢。

待人群散去,李奇这才走上去,拱手道:“恭喜太师四度出相,此真乃天大的喜事呀,可喜可贺。”

蔡京斜眼一瞥,小声道:“你小子还真够出息的,这种荒唐事都做的出?”

李奇错愕道:“什么荒唐事?”

“你看看你的脸,成何体统。”蔡京两眼一鼓道。

李奇摸了摸自己的脸,委屈道:“太师,你别老是戳我痛楚呀,我已经够后悔的了,当时真应该拼命护住脸。”

蔡京一翻白眼,指着他道:“你——,罢了,罢了,老夫也懒得说了,你以后少做些这等荒唐事就行了。”

李奇呵呵道:“下官已经谨记太师的教诲。”余光却扫想蔡攸、蔡绦,但见这两兄弟的表情是截然相反,蔡绦脸上挂着得意的微笑,而蔡攸更多却是嫉妒和愤怒。心中不禁替蔡京捏了一把冷汗。其实这也是李奇心中的顾虑,蔡攸前些日子功亏一篑,败给了他的父亲,没能当上宰相,而他父亲又非常看重他的仇人,像他这种小肚鸡肠的人,怎会明白他父亲的用意,只会去记恨这一切。其实啊,无论是哪个年代,只要是豪门,基本上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更别提像蔡家这种超级大家族了。

“皇上驾到!”

一声尖破嗓子突然响起。

群臣立刻站回到位子上,只见宋徽宗身着龙袍走了进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宋徽宗坐在龙椅上,搓了搓手,吐了一口冷气,笑道:“今儿还真够冷的,诸位爱卿可都是我大宋的栋梁,应当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是。”

“谢皇上关心。”

宋徽宗哈哈一笑,双手相互搓着取暖,颇有兴趣的说道:“记得去年的时候,汴河大街的一家名叫醉仙居的酒楼设计出一种名叫壁炉的火炉来供客人取暖,这壁炉一出来,就立刻得到了客人的拥护。朕如今也效仿之,在这寒冷的冬天,也为朕的大宋请来一座‘壁炉’,希望也能够为我大宋百姓提供光明和温暖,他还是朕一直都非常尊敬的一位老者,与朕亦师亦友亦君臣,他就是蔡太师。”

蔡京忙站出来道:“皇上过奖了,老臣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哎,爱卿无须过谦。”宋徽宗手一抬,微微笑道:“爱卿第一日上朝,身体可还好。”

“承蒙皇上挂念了,老臣一切安好。”

“那就好,那就好。”宋徽宗笑道:“爱卿年事已高,本应在家颐养天年,朕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一点,但是朕的大宋可不能少了爱卿这根顶梁柱啊。这样吧,朕特许爱卿能乘轿前来上朝,可直接坐到大殿门前,另外——”他手一伸,道:“赐座。”

“遵命。”

这是多大的恩惠呀,其余人皆是羡慕不已。

蔡京忽然跪了下来,双手伏地,道:“皇上,老臣乃是戴罪之身,岂敢受此恩惠,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他这一举动,倒是出乎群臣的意料之外,因为这根本就像蔡京的作风,前三次,蔡京都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由此可见,能改变人的只有时间了,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考虑的都不一样。

宋徽宗也摸不着头脑,忙问道:“爱卿此举何意?”

蔡京趴在地上,老泪纵横道:“曾蒙圣恩,罪臣三度为相,但罪臣为报圣恩,立功心切,以至于本末倒置,不但没有为君分忧,反而弄巧成拙,导致民间怨声道载,同僚畏而远之,百姓视臣于虎,虽陛下仍然给予罪臣信心,但是罪臣无颜留此,以至于又三度致仕。有道是事不过三,罪臣屡犯不改,其罪可诛,原当一死谢天下,但每每念及圣恩,心中无尽悔意,苟活于世上,只愿有朝一日能偿还皇上对罪臣的恩情,罪臣死得瞑目。然,今时,蒙隆恩再次眷顾,罪臣感激涕零,却受之有愧,原想推辞,但罪臣自知时日不多,当初所犯之罪孽,兀自历历在目,缠绕于心,夜不能寐,只望能以残烛之年偿还,故才厚颜接下这份宠眷,罪臣只求能够为君分忧,为天下黎民请命,还请皇上剥去罪臣身上一切俸禄,罪臣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