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4章.破釜沉舟 第19节(第5/5页)

张温、卢植等人的主张得到了上上下下一致赞同。

李弘当然求之不得,他当即派出一百武技高超的亲卫,随同郑玄大师的弟子崔琰,数名大知堂弟子,往徐州寻访郑玄大师。

郑玄最早隐居于青州北海的不其城南山。黄巾军起事后,因粮食断绝,随即遣散学生,往高密而去。后来高密也待不下去了,只好逃到徐州投靠陶谦。陶谦以师友之礼待之。郑玄把自己安顿在南城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里,很少出头露面,仍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注释经书。

崔琰出身官吏之家,好击剑,尚武事。二十三岁才学《论语》,二十九岁时,他和好友公孙方结伴往青州,拜师于郑玄。崔琰一直保护着老师,跟着老师颠沛流离,直到老师安顿下来后,他才归返故里。

崔琰的弟弟崔林此时已被太守许混征辟。许混听说崔琰回来了,大为惊喜,亲自跑到崔府相请。结果此事被崔烈知道了,他二话不说,请大将军写了一份调令,把崔琰、崔林一起调到了大将军府。许混懊悔不迭。人都让大将军府抢去了,自己白高兴一场。

八月底,李弘和张温等人经过仔细商议,在三府之间合理调配了诸多从事掾属。

长公主本来不参加具体政务,只负责巡檄监察之职,但李弘把长公主的权力扩大了。长公主不但负责巡檄各州郡,监察检举不法,还负责新政的制定和修改,督导诸府实施新政,主掌宗庙祭祀事,主掌博士祭酒等教育事,督领晋阳和邯郸大学堂,监督各地乡评,帮助北疆和冀州各府选拔人才。张温、卢植等诸多老臣,荀攸、张范、司马芝、崔均等诸多大吏全部隶属于长公主府。

大司马府和大将军府不再合二为一,而是军政分开,各理军政。

大司马府主掌六州四郡的政事,督领屯田事。在六州四郡推行新政。有关新政的各项具体措施由长公主府和长公主府主要大吏共同议定。大司马府负责具体实施。

大司马府由长史李玮、司马谢明负责日常事务。余鹏、唐云、尹思、崔琰、卫觊、徐陵、袁涣、刘放、刘范、孙资、司马朗、赵咨、王凌等人任职十三曹掾。

大将军府主掌天下兵事和六州四郡的军政。

大将军府由长史朱穆、司马田畴负责日常事务。陈好、陈群、郑演、傅干、邢颙、甄俨、崔林、王昶、王晨、常林、杨俊等人任职诸曹掾属。

张温和卢植等大吏提出了一项改制措施。

在此特殊时期,应让鲜于辅和徐荣两位将军各领一部北疆军政,以减轻大司马府和大将军的压力,确保政令畅通和北疆的稳定。

大将军李弘欣然同意,命令安北将军鲜于辅督领并州军政,龙骧将军徐荣督领河东和关西两地军政。北疆的武人开始拥有地方军政大权。

大汉国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九月。

李弘和三府大吏仔细商议后,分别给袁绍、曹操、张邈等人回书,督促他们尊奉天子,遵从长安朝廷圣旨,不要一意孤行,祸乱社稷。关于兖州刺史金尚,北疆有决心把他送到兖州上任。

冀州现在百废待兴,诸府忙得团团乱转,哪有心思南下?无非是威胁一下他们而已。

北疆大军现在一部分由麴义率领驻防于冀州北部,一部分由张燕率领驻防于冀州南部,赵云、姜舞率铁骑驻防于邯郸,日逐王刘冥已经率军返回塞外。

漠北都护府的庞德也送来了好消息。卫峻率乌拉尔山铁骑进驻大漠后,大漠形势随即发生了变化,胡族诸王纷纷派兵北上平叛。七月的时候,双方在落日原打了一仗。西部鲜卑大人邪归逆阵亡,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野狼王游骑也战死了。不久,弥加、柯比熊和熊霸先后赶到漠北斡旋,步度更率部投降。

野狼王死后,其子年幼,部属大多不服,野狼部落随即离散。一部分人在弥加的劝说下,投靠了步度更。一部分人跟随汉军南迁到了金雪原,投靠了拓跋部落。步度更随即以西部鲜卑大人的身份,率领族众南迁到原野狼部落居住的草场。

按照大将军的命令,庞德、燕无畏、田豫等人召集大漠胡族诸位议事,商量部分胡族南迁边郡一事。同一时间,第一批南迁冀州的边郡百姓已经进入飞狐要塞。

冀州的清理土地已经接近尾声,安置流民到各地屯田的事情迅速展开。十月即将到来,繁忙的秋收秋种就要开始了。

九月下的一天,李弘突然接到了袁术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