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2章 如临深渊 第21节

九月下,洛阳,显阳苑。

骠骑大将军李弘到了洛阳后,没有进城,而是在显阳苑扎营,建洛阳行辕,信守自己不进洛阳的承诺。同时向大臣们一再表示,只要长公主和朝廷过了黄河,自己马上率北疆军主力返回河东。

由于长公主和朝廷回迁洛阳的事已经商量妥当,十月秋收秋种也即将开始,各地州郡大吏们随即向李弘和朱俊告辞。李弘为了感谢大臣们,特意在行辕置酒相送。

李弘知道这次各地州郡大吏之所以能在接到自己的书信后急赴洛阳,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搁置分歧迅速达成诸多协定,不是因为自己的强悍武力,也不是因为刘和带到洛阳的那份天子将国事尽数托付长公主的承制诏书,更不是因为袁阀的尽力相助和袁绍诚恳的劝抚,而是因为当前越来越残酷的形势。

各地州郡大吏们为形势所逼,不得不匆匆到京,希望能够依托长公主和朝廷的威严整合力量,尽快扭转当前危局。这既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也是为了国祚社稷的长久命运。

两年了,从桥瑁、袁绍等人接到三公檄文举兵讨董以来,董卓不但没有死,反而越来越厉害了。而更加可怕的是,黄巾军暴乱的浪潮席卷了大汉半壁江山,从张角到张牛角到张燕,他们都没有把黄巾军发展到今天这种势不可挡的地步。如今西面有董卓,东面有黄巾军,这两个敌人中的任何一个如果不立即加以剿杀,任由他们发展,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必能倾覆社稷,横扫天下州郡。

现在董卓正在关中舔着自己的伤口,恢复元气,随时都有可能呼啸而下,肆意吞噬州郡。而各地州郡却因为陷入和黄巾军的苦战,伤痕累累,再加上骄恣枉法图谋不孰的州郡大吏越来越多,尤其是袁绍的做法,让大家心怀不满,彼此不再信任,这直接导致了各地州郡力量的削弱。这时各地州郡如果遭到董卓和黄巾军的前后夹击,其命运可想而知。所以袁术、许玚、周乾、袁遗、张邈等州郡大吏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把阻挡董卓出关的希望寄托在骠骑大将军身上。只要董卓不出关,只要董卓和骠骑大将军互相牵制,他们就能腾出足够的时间互连纵横,以最快的速度击败黄巾军,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自己的实力,然后再图稳定社稷之策。

天下已经大乱了,这一点,州郡大吏们都很清楚。今天这种局面的形成,不是因为黄巾军的强大,也不是因为董卓的强悍,而是因为大汉失去了天子和朝廷,失去了凝聚力。各地州郡失去了指挥和方向,只好各自为政。结果力量骤然分散,拳头张开之后,五指没了力气,只好任人宰割凌辱了。

李弘在给诸位大臣的书信中充分表达了这种意思,我们之间的矛盾不过是皇统、是观点、是治国策略方面的矛盾,我们之间的争战不过是内讧、是兄弟阋墙而已。我们完全可以搁置分歧,求同存异,然后在长公主和朝廷的指挥下,联合力量,共击叛逆。等将来社稷保全了,百姓安定了,我们可以在朝堂上慢慢解决分歧,为什么一定要现在解决分歧,要兵戈相见,要玉石俱焚?

州郡大吏们面对关中虎视眈眈的董卓,面对排山倒海一般的黄巾军,面对北疆军血淋淋的战刀,面对袁绍、袁术、孙坚、刘表这些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的地方势力,也只有选择到洛阳议事了。

周乾、张邈、许玚、徐璆这些人和袁绍、袁术的想法其实一样,他们既不相信骠骑大将军李弘的承诺,也不相信长公主和朝廷的作用,他们需要利用长公主和朝廷制约骠骑大将军,需要利用骠骑大将军的武力对抗董卓,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和发展自己的实力。所以他们很爽快,很慷慨,也很合作,该让步的统统让步,不该让步的就先放到一边,双方都没有任何损失。

李弘对各地州郡答应上缴赋税的事根本不抱希望,他只要粮食,北疆缺的不是钱,而是粮食。扬州、豫州两地的州郡大吏答应了李弘,今年十月秋收之后,可以卖一部分粮食给北疆。另外,刘表也回书李弘,只要袁术让开通往襄阳的路,北疆商贾可以到长江两岸的所有郡县去买粮。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李弘的预料,他担心事情出现变故,立即从府内挑选了十位掾属,每人带一百名虎贲卫士携带钱财急速南下。李弘对他们说,不管想什么办法,无论是陆运还是水运,你们都要把粮食买回来。即使是明年春上回来都没有关系,只要有粮食到北疆。

筵席上,大臣们喜笑颜开,相谈甚欢。

临近散席时,李弘说,按照行程推算,长公主和朝廷十一月底可以抵达洛阳,然后就是筹划重建新朝的事。在坐诸位大人今年年底肯定要回京议事,到时你们再聚。当然,我是不在了,至于留驻洛阳的北疆军,在南北两军重建之后也将即刻撤回河东。振兴社稷的大业,就仰仗诸位大人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