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 关原合战 二十三 骑墙而战(第3/4页)

他原本对长束正家并不怎么看得上眼。尽管正家把古已有之的面积计量单位“反”由三百六十坪一反改为三百坪一反,结果让日本国领土数目增大不少,但这无非些许小聪明。作为一员堂堂武将,他充其量只是二三流角色。

惠琼奔到长束正家处,恳求正家去劝说秀元下山。惠琼之急,便是正家之危,故正家一口答应,立刻派家臣小西治左卫门上山。

此时秀元依旧不动。他并未欺骗惠琼,事实上,答应惠琼之后,他当场就向吉川表明了下山之意,却被吉川断然拒绝。

吉川的理由无懈可击:“我们早就和三成约好,负责在大垣城附近抵御东军。三成却擅自爽约,为保住他的老窝佐和山城,竟让全军出兵关原。这是他自作自受,与我们何干?我们凭何要让将士白白送命?”

吉川的话不无道理,决定出兵关原时,毛利氏无一人在场——“用得着毛利氏时,让我们做总大将,作决定时却尽施阴损之招,我断不会让士众前去送命!”

秀元无言以对。

被吉川拒绝,秀元又受到长束正家使者的严厉诘责:“我们对您如此信任,难道您就忍心坐视不理?我们眼看就要与池田、浅野展开白刃战了。”

听着使者的哭诉,秀元渐渐烦躁起来,他气呼呼地在大帐里来回踱步,后来愤然走到外边。小西治左卫门刚想追出去,又停下。再苦苦相逼,秀元定会勃然大怒。

走出大帐,秀元在濡湿的草地上转悠起来,眼睛径直盯住脚尖。未久,他愤愤返回大帐,对小西治左卫门道:“有主意了。你回去复命,说我马上让士兵们用饭,然后立即下山。”

“用饭?”

“是。吃完之后立刻下山。”

由于秀元这句费尽心思的回话,日后便生出一句谚语,流传后世:参议大人的餐饭——莫须有。

但凡人,心思总是变化万千,私心与情绪的激流常常会冲垮誓约的堤岸。毛利秀元原本对三成就无好感,但他有甘愿为丰臣氏卖命的心意。因此,当惠琼劝说他时,他已有了下山的打算。但长束正家的使者来了之后,这种想法却又消失了。他明白,无论如何,以吉川广家为首的重臣们绝不会有所行动。

事实上,他们断无行动的可能。吉川广家早就背着秀元,与福原弘俊、宍户就宗等毛利氏重臣商议过,并于昨夜向井伊直政、本多忠胜、福岛正则、黑田长政四将去书求和,连誓书都送去了。

此刻,这封誓书恐怕就在井伊直政手上。直政究竟如何与家康商议,后果难料,但只要毛利氏不主动下山,东军主力池田辉政和浅野幸长就不会进攻南宫山。

誓书的内容与吉川广家说给秀元的话几无差别:“三成爽约,从大垣城向关原出兵,为一己私利,竟要祸及他人。毛利氏既无出战之意,也不为此负责。”这恐就是一开始就对家康怀有好感的吉川广家,为了毛利氏而苦思冥想出来的秘策。秀元也似觉察到了这些,才有“士兵要用饭”一说。

长束正家的使者无言以对,失望而去。正家的使者刚回去,在吉川广家授意下,秀元的使者就立刻驰向惠琼与长束阵营,表示:“秀元早想下山,也一再下令,但吉川、福原、宍户等人皆无意出兵。其中缘由,秀元也不甚明了。还请贵方相机行事,莫要对我部抱太大希望。”

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冷酷的言辞?秀元难道就不是毛利氏的指挥者?惠琼的勃勃野心,就这样被吉川广家的鞭子击碎。

敌人步步逼近,自己的阵地被枪林弹雨横扫。不只惠琼,长束正家和长曾我部盛亲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开始时,进攻者还有所顾忌,一边进攻一边观察山上动静,而现在,他们似已全然不顾,使出浑身力气猛烈进攻。

两军相遇强者胜,但强者不参战,胜负自明。时已近午,关原一带陷入混战之中,谁还有闲暇来考虑这些?

鲜血染红了枯草,疯狂的杀戮充斥战场,这些寻常生活中懂得自我克制之人,除了毛利和小早川秀秋,还有心存理智之人否?当然有。其中一人乃是正在阵中默然打坐的岛津义弘,另一人则是小西行长。

此时的岛津义弘,究竟在思量什么?

三成接连派人催促,但义弘却连面都不见,即使侄子丰久或重臣来了,他也不发一言。或许他心中早就另有打算,只要南宫山上的吉川和毛利不动,他便按兵不发。但他与吉川、毛利却大有不同。

吉川和毛利乃旁观者,只要他们不下山,就不会损失一兵一卒,但岛津义弘却非如此。他已深陷战火的旋涡,不管他动与不动,他的士兵都会伤亡不断,他的人马只会不断减少。他坐在这里按兵不动,就形同束手就死,只会毫无意义被杀。尽管如此,他仍是默默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