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南征北战 二十一 阿吟遁世(第3/4页)

蕉庵轻轻摇头:“她不会违背居士的意愿。她认为这是妻子的责任。”

“还是要自杀?”

“不!比自杀更残酷!”

“更残酷?”

“夫人,即使被拿,被严加拷问,也不会把阿吟交给关白。”

“哦?”

“若不如此,居士的死将会失去意义。居士为维护茶道而与关白相争。不,不是相争,而是不断进谏,最后以身赴死。两三百年后,后人定会认为居士做对了。”蕉庵朗朗道。

正在这时,廊下有脚步声传来,一个下人前来禀报:“集云庵的宗启大师来了,想单独见先生!”

“宗启来了?”蕉庵表情有些严肃,“无妨,请他进来。”

阿吟和木实不安地对视了一眼。宗启乃南宗寺笑岭和尚弟子,和利休相交甚深,乃禅宗僧侣,曾拜利休为茶道师父。南宗寺被烧后,他另结集云庵,据说为高山右近落发,又悄悄把他送到北国的,就是宗启。但这个宗启为何要来拜访蕉庵呢?

宗启进来后,无视茶屋和阿吟的犹疑,径直在木实为他铺的垫上坐下,道:“蕉庵先生,贵府和小庵,都有人监视啊。”

“大师发现了?是两三个人?”

“对!贫僧有急事想见先生,竟发现纪州口和小栗路上都有行踪可疑之人。”

“大师想告诉不才何事?”

“今日一早的茶席上,有人说关白大人于昨日,发布了出征朝鲜的命令。”

“啊,终要出征?”

“德川大人月初才离开京城,尚未抵达江户,关白便匆匆作了这个决定。”

“德川大人尚未抵达江户之时?”

“看来,德川大人在京中时曾劝阻过此事,因此,关白才趁他尚在途中时作决定。很遗憾。”

蕉庵没有回答,看了一眼茶屋,叹息。

宗启又道:“关白说,堺港人可能以为他的热情已经冷却,不过现在堺港人会对他感激不尽了。”

“哦?”

“他说军费等不必堺港人负担。他曾叫人探查过,此行可使日本国土扩大十倍二十倍,如此一来,他就可以去大明国的皇宫,现在的日本国狭小得像坟墓。”

“这话太过夸大了。”

“不只如此,关白还说,一旦这么决定了,若有人反对,要重重加以惩罚……我们要小心。”

“哦。”

“江户的大纳言一定会很惊愕。”茶屋不由道。

这时,宗启意味深长地对阿吟道:“阿吟,大风大雨终要来了。”

“那么……我母亲……”

“为了询问你的下落,今晨已经带她进京了。”木实悄悄把手放到阿吟肩上,让她不要慌乱。

阿吟并不意外。母亲不但是父亲的妻子,也是父亲的弟子,父亲死后,母亲的心已经随他而去。母亲被带进京,不知会面临什么?想到这里,阿吟就感觉自己如被拷打般痛苦。

“阿吟……不,阿金!”蕉庵道,“你应早有准备,不能乱了方寸啊!”

“是……是。”

“你母亲性情不输居士,不论发生什么事,定会咬定女儿已死。”

“正因如此,才觉心中难受。”

“你不能再抛头露面了,切记!”

“是。”

“宗启大师,”蕉庵求救似的看了宗启一眼,“以你的法眼看来,宗恩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幸福的妻子吗?”

“当然。”宗启安详地点头道,“与丈夫堪称知音的宗恩夫人,是令人羡慕的女子。”

“大师也这么认为?不才也认为,她在居士死后不会独活。看来七七过后,她自会追随居士而去。”

“是。她一心为救女儿而死……她定是怀着这种心情去京城的。”

“治部大人再怎么责备她,也改变不了她欢愉的就死之心。”

“是,她想到可以去居士身边,就根本不在乎鞭打。”

“啊!”阿吟拭泪道,“我不再认为是自己使双亲受苦。”

“对,如此才好。利休夫妇正是因为有阿吟,才欢欢喜喜赴死。你能明白这些,以后便可过安稳日子了。”

“阿吟小姐,来,吃饭吧!”木实看阿吟情绪尚好,赶紧劝道,“马上要出门了,多吃些。”

茶屋四郎次郎屏息而坐。明知宅邸周围有人监视,可是这些人都如此冷静。茶屋悄悄看看庭院,动起筷子来。马上要出门了……这句话,给他肩上压上一副重担。

用完饭后,已过了未时,春阳暖融融地照在廊上。

“宗启大师稍候,先把他们二人送出家门。”蕉庵道。

“不要紧吧?”宗启道,他想到监视之人。

“不要怕……我派出去的人,还没有带坏消息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