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初次谈判(第3/4页)

爱伦尼笑着点点头,却一言不发,她在克制住自己,生怕自己一开口便失了拜占庭帝国的尊严。

这时,王昌龄笑道:“既然都已到齐,大家请坐吧!”

座位早已经排好,双方各自落坐,由于对方只有三人,安西方面也只对应了三人,李庆安、王昌龄和岑参,其他人则坐在后面,这时李庆安发现了一个怪异的地方,那就是对方三人的座位,按理,这次谈判主要是涉及贸易,爱伦尼公主的地位虽高,但她并不是使团正式成员,所以她的位子应该在后面,安西还专门给她安排了贵宾席,或者坐在第三位旁听,但此时爱伦尼的位子却在第二个,副使雷切尔倒坐在第三位了,这很出人意料,作为严谨刻板的约瑟,他是绝不会犯这种礼节性的错误。

李庆安不由又看了看眼前的对方使团名单,确实没有爱伦尼的名字,那么她为什么会坐在使团第二位呢?这时,李庆安心中忽然有一丝明悟,难道是爱伦尼担负另一种使臣的任务?

除了贸易以外,莫非拜占庭还另有目的,李庆安不由想起自己给对方皇帝的信,他在信中很明确地提出双方军事结盟,共同对付大食,他相信拜占庭皇帝也考虑了这个建议,如果他们稍有情报,就应该知道安西军对大食人的牵制能力,应该说这个建议很具有诱惑力,双方只有共同的利益,而没有冲突,是天然的合作者。

当然,拜占庭也可能去长安谈论合作的可能,但事实上他们没有去长安,只来了安西,这时李庆安已经猜到了几分,尽管他不知道爱伦尼是否肩负双方军事合作的任务,但有一点他能肯定了,爱伦尼公主肯定不是来安西游玩。

想通了这一点,李庆安的注意力便转到了爱伦尼身上,她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逃不到李庆安的观察。

虽然是谈判,但实际上双方已经达成了大部分共识,王昌龄还特地去迎接李庆安,在路上他便向李庆安汇报了与约瑟会谈的情况,双方都同意用怛罗斯城和北面的伊蒂尔城来作为双方的中转贸易站,税率统一采用三十税一的低税率,以成交价纳税,无论是官方贸易还是民间贸易都采用同一税率,双方还约定,各自军队有责任维持各自境内贸易线路的安全等等。

大部分事项都有了共识,但在使用货币上,双方却有了一点分歧,拜占庭的货币是金索里,也有铜币和银币,但现在以金币为主,拜占庭以贸易立国,它的货币极为强势,几个世纪的欧洲都是以它的货币来通行,甚至和大食的贸易也是采用金索里。

而安西的货币自然是铜钱,也通行大食的迪纳尔银币,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安西的银元制造成功,首先便开始在安西通行,安西的银元标准重量为一两,九成银一成铜,做工精美,还能吹得嗡嗡作响,一出来便深受商人们欢迎,拜占庭使团也验证过了这种银元,同意它可以作为交易的货币。

但关键就是比价,也就是后世的汇率,当然唐朝的汇率不像后世这么复杂,很简单粗糙,一枚金索里值几枚银元?一枚金索里的重量大约为一钱,那么这样就很简单,金和银是一比十,一枚金索里就应该换一枚银元,实际上一枚金索里还不到一钱,还差那么一点,但安西没有计较,依然按一钱来算。

而分歧就出在这里,拜占庭使团一定坚持十枚金币换安西十二枚银元,也是就是一比一点二,但安西也不肯让步,这样就形成了僵持,拜占庭使团的折中方案是各算各的,但安西不同意,那样一来会给投机商钻了空子。

现在就等李庆安来最后谈,李庆安已经从王昌龄的口中知道了双方的分歧,其实他心里有数,商人们都不会吃亏,会自己算帐,可以考虑到将来的官方贸易,这个比价就一定要确定下来,而且官方贸易的量很大,这二枚银元的差异,足以削掉唐朝的利润。

李庆安微微笑道:“唐朝官方的金银比价是一比十,据我所知,大食也是一样。”

这时,主管安西贸易的市舶支使李衍用汉语低声对李庆安道:“我刚刚从粟特商人那里打听到,拜占庭也是一比十。”

李庆安点点头,又继续道:“贵国的金银比价也是一比十,那我就不懂了,怎么到了贵使团这里,就变成了一比十二,这是何道理?”

约瑟对这个问题也考虑很久,他来安西之前,不知道安西已有银元,他不能接受大唐的铜钱,便准备全部以他们的金币为唯一贸易货币,但安西坚持也同样使用安西银元,他便仔细考虑过了,安西银元含银量足,可以接受,他决定用十比十二的比价,也就是十枚金索里换十二枚安西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