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不共戴天(第2/3页)

这要换个胆儿肥、性情粗的,大概想都不想,先拔出剑来再说,是勋可不是那般人物,他现在连手都不敢放到剑柄上去。虽说一时冲动,站起了身,可是趴着的时候没啥,站起来却觉得小腿肚子有点儿发软……只好先动嘴皮子,尽量拖延时间:“吾与卿父,乃公仇,非私斗也。卿今若肯活我,便以百金相赠,今日之事,绝不向他人提及,如何?”

话才出口,是勋就知道自己说错了。“百金相赠”?难道董承为怕万一,临起事前就把儿子送出许都,会不给他百金、千贯傍身吗?还用得着你撒钱求活命?

董勋果然不为所动,当下就把手里的刀给举起来了:“多言无益,某这便斫下汝的首级,以祭奠先父!”

是勋忍不住就把左手给抬起来了,在额前一遮——当然啦,他没练过铁布衫,靠胳膊是拦不住刀刃的,那只是本能地防御反应而已——嘴里赶紧又劝:“即杀我,卿父亦不能复生,反促卿死,何必……”心里却在想:老天爷啊,你是真想弄死我吗?!赶紧的,赶紧来个奇迹般的转折呀,突然有谁撞破大门冲进来救我啥的……当一个人渴盼奇迹的时候,无疑,他已经接近于彻底放弃了……“嘭!”突然一声巨响,大门真的被撞开了……董勋执刃相对的时候,是勋怕激怒对方加紧动刀,所以没敢把自己的手按到剑柄上去,等到身前已无利刃了,左手却不由自主地,牢牢捏住了剑柄,仿佛那样心里能够更踏实一点儿似的。

方才那电光火石之间的变化,过后想来,恍然如梦。眼瞧着董勋就要把刀给砍下来了,突然大门被撞开,随即一个人影背对着璀璨的夕阳就在门前现身,董勋转头一望:“你……”只听弓弦响处,董勋仰天便倒。

一支箭正正地插在他的心窝上,箭羽仍在抖颤个不停……是勋正在惊愕,门前那人已大步入室,反握短弓,朝他深深一揖:“小人救护来迟,死罪!”

是勋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凝定心神,定睛观瞧,只见此人二十多岁年纪,身长接近八尺,上衣下裳,是士人装扮。瞧相貌,比董勋瞧着更眼熟,却也同样想不起在哪儿见过了——“卿何人也?”

天晓得,今天这句话他也不知道问过几回了。

那年轻人沉着地回答道:“小人董蒙,昔于家中,曾见过侍中一面。”说着话直起腰来,伸手一指董勋的尸体:“此贼隐瞒出身来投,家中未能察及其奸谋,不想他勾结卫氏,竟欲加害侍中。小人得讯,匆匆来救,天幸侍中无恙。”

哦,是勋想起来了,此人乃是闻喜董氏子弟,自己当日巡游各县,拜访大族,似乎确实在董家见过他一面,只是他辈分既低,又无显名,故而并未有所攀谈。

据董蒙说,河间董氏本是河东董氏的分支,故而董勋在其父遇难后,即千里来投——当然啦,他没敢说自己是董承的儿子,只说是前解渎亭侯夫人董氏(也即灵帝朝董太后)之亲。董家不疑有他,加以收留,却不料董勋跟卫氏勾结起来,想要谋害是勋的性命。董蒙查到了一些蛛丝马迹,追踪前来,这才被他于千钧一发之际射杀董勋,救下了是勋。

董蒙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了些家中仆役、庄丁,所以顺利地杀尽了董勋的同党——当然也包括那个诓骗是勋来此的卫霄——还救出了遭绑缚的四名是勋部曲。于是护送是勋回城,途中千恳求万道歉,生怕是勋因此而怨怼董家。

是勋死里逃生,一路上听得多,说得少,总垂着头,似乎有些神思不属。当然啦,对于董蒙,他还是笑脸相对的——终究对方救下了自己的性命啊。不仅如此,当终于安全返回安邑郡署以后,是勋还特意挽留董蒙,设宴款待。酒过三巡,他探问一下董蒙的学识,出乎意料之外的,这小年轻聪明伶俐,问一答十,貌似确实是个可用之才。

是勋不禁就问啊:“前日拜访尊府,未见能学而致用,一如公盛(董蒙之字)者,何也?”我光被迫跟一票老腐儒谈了半天的经,为啥呢?

董蒙苦笑一声,答道:“敝家自先祖公(董仲舒)以来,皆以经学立身,蒙自幼顽劣,好研刑律而疏于经传,以是不为家中所重也,惭愧。”

是勋闻言,微微一笑:“是弃珠玉而贵其椟也,不亦鄙乎?今天下纷乱,战祸未止,人心不定,正须公盛之才——吾欲召公盛为客,助我一臂之力,公盛意下如何?”

董蒙大喜,赶紧离开坐席,跑到是勋面前跪下:“侍中……主公厚爱,蒙安敢辞!”

是勋抬起双手来虚虚一扶:“公盛请起。吾爱卿,非因卿救我性命,为卿确有命世之才具也。”话说到这儿,微微一笑,随口又问:“此番使董勋劫我,乃为公盛之所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