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贻笑天下的大阪事件判决那一年,正是朝鲜派遣朴定阳赴美之时。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表明朝鲜是独立国。假如金玉均得到玄洋社的支持,把日本的敢死队弄到祖国的土地上来,就能获得“独立”吗?想到此,不禁令人感到朴定阳的功绩实在不小。

朴定阳的事给袁世凯很大打击。他的最大任务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当朝鲜赵太妃故去时,以强制举行赐奠仪式,挽回了朴定阳赴美所造成的脱离宗属的印象。据说,这次赐奠,朝鲜政府花费了数十万金,朝鲜在财政方面本来已濒临破产,而接受清廷的赐奠,不但损伤了独立国的体面,财政也被逼上了绝路。

朝鲜政府的财政是慢性赤字,多次向外国交涉借款,大都被袁世凯阻挠,均未成功。1890年初,朝鲜政府派遣法裔美国人查尔斯?勒让德尔去日本,交涉一百五十万元借款事宜。这个人的汉名叫李仙得。条件是以十二年的关税做抵押,十二年后本利还清,结果也没成功。当然,并不完全是袁世凯从中作梗,英国总领事禧在明也反对朝鲜从日本借款,他与袁世凯采取了同一步调。另一方面,李仙得同日本的交涉并不顺利。

朝鲜慢性赤字的最大原因是“壬午军乱”(1882年)给日本的赔款。依据《济物浦条约》,赔款为五十万元,每年十万元,五年付清。另外,还有因军变死伤的日本人抚恤金五万元。

朝鲜已经从清政府借了白银五十万两。李鸿章命招商局和矿务局准备银子借给朝鲜,正是“壬午军乱”之年。年利八分,十二年还清。

“壬午军乱”的三年后,朝鲜政府付不出赔款了,又向德国美亚商会借了两万英镑。年利一成二分,以沙金、牛皮等所课的关税做抵押。作为附加条件,运输粮食必须使用德国船只。利率既高,附加条件也苛。美亚商会是资金雄厚、获利较多的公司,当然要提出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条件。美亚商会在中国人中间以“世昌洋行”而闻名,恰如日本的三井、三菱、住友之类公司。

袁世凯介入此事。他认为利率过高,条件太苛。

担当朝鲜税关总税务司的墨贤理,也因为未同他商量,竟将关税抵押出去,大为不满,强烈反对。

由于袁世凯和墨贤理的反对,美亚商会把条件放宽。后来德国领事布鲁德拉从中调停,年利降为一成。

朝鲜政府恨透了事事强调“宗主国”而肆意介入的袁世凯,但这次向美亚商会的借款问题,由于袁世凯的介入,减轻了不少负担,可算是他的寥寥无几的功绩之一。

不过,袁世凯介入的目的,并不是要帮助朝鲜政府脱离困境,而是在执行天津的主子李鸿章的指示。看一看李鸿章给袁世凯的指令电文就可明白,美亚商会提出的独占粮食运输,会给予中国商人以严重打击,这才是袁世凯介入的最大动机。至于减少了利率,朝鲜政府得到好处,只不过是副产品而已。

从美亚商会借来的款子,并没有用作再建财政的资金,而是支付了赔款,所以,左手进来右手出去,没有产生任何良好的影响。此后,朝鲜政府每逢有困难,便向美亚商会借款,甚至还采取了货币铸造机、枪炮、弹药等实物支付的形式。于是,美亚商会便成为德国向朝鲜扩张的尖兵。很可能美亚商会同德国政府有密切联系,许多行动都是政府指示的。

经李鸿章介绍,英商的怡和洋行和香港上海银行也曾借钱给朝鲜政府,年利一成,可能是仿照美亚商会的前例。

债权人有很大的发言权,这是理所当然的。清廷必须防止某一国在朝鲜获得很大的发言权,所以,德国的力量加强了,便帮助导入英国借款,以取平衡。李鸿章的这一套手法,作为执行者的袁世凯,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

朝鲜政府向美亚商会借款,东一笔西一笔,不知不觉中增多起来,两年后竟达到二十余万元。

这下子朝鲜政府不得不想一个治本之策了。于是,横下一条心,打算从法国银行一次借入二百万法郎,半数作为财政再建资金,半数还债。但是,袁世凯反对,这一计划在表面上便销声匿迹了。

袁世凯反对的理由极其明显:在属国朝鲜,再也不能增强别国的发言权了。他认为,如要借款,就应该与宗主国清廷洽商。然而,朝鲜举国一致,要争取独立自主,正与袁世凯的主张相反。同样是借款,也要向中国以外的国家借,因为宗主国再加强发言权,只会使实现无比重要的独立自主的时间拖长。

清政府的财政顾问——英国人罗伯特?赫德主张,清政府应借款给朝鲜,让朝鲜把外债通通还清,变为只欠清政府的。赫德还建议清廷向各国声明:清与朝鲜之间有宗属关系,拒绝他国向朝鲜提供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