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这有什么难办的,变祸为福不就行了吗?”清朝贵族善庆对醇亲王说道。

“变祸为福?”

“你没听说吗?汉人组织了庞大的军队,步步逼近咱们满族人,要把咱们赶出山海关外。岂止赶出而已,是要斩尽杀绝!”

“不会的。”醇亲王摇摇头,说道。

“怎么不会,虽说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已经覆灭,可你还记得他们喊过什么口号吗?‘灭妖’!他们称我们为‘妖’,要消灭我们。”

“那些人已经不复存在了。”

“的确,他们覆灭了,可是,谁把他们消灭的?”

“湘军,还有淮军……”

“不错,不是满洲八旗!湘军是曾国藩组织的,淮军是李鸿章组织的,这两支军队里有满族人吗?”

“两军全是汉族军队。”

“现今在我们国家里,一旦有事,能战斗的只有汉族军队了。如果他们掉转枪口朝我们打来,那将是什么局面呢?”

“不管怎么说,他们是大清的军队,绝不会朝我们打枪!”醇亲王激烈地摇着头。

“如果我是汉族人,我就能干出来。嗯?对方无力,我方有力,而现在却受制于对方,非把这个统治关系倒转一下不可……这倒不限于汉族,蒙古族、藏族处在同一状况下,也准会这么干。”

“真的?”

“你还不相信……真让人着急!我昨天听说,广东有三合会、天地会等造反组织,时隐时现,到处活动。你知道他们的旗上写着什么吗?‘灭满兴汉’!”

“灭满兴汉……”

“他们要把我们一个不剩地杀掉!还不只是广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只有这个皇帝宝座了。这个国家还是我们的国家吗?在这个国家里,我们是少数派,你不要忘记这个事实!”

善庆一边说,一边用细长的眼睛狠狠地盯住醇亲王的眼睛。醇亲王也是一副满族面貌,眼睛细长。

“那你说如何是好?”

“只要是汉族,任谁也不要相信!”

“我认为中堂是尽忠报国之士。”

“你的想法太幼稚了。死去的曾国藩是消灭太平天国的英雄,可以说,是他救了这个国家。但是,他组织湘军时,没说过一句尽忠报国的话。”

“是吗?”

“当然,当时的檄文你也是知道的。”

善庆的口吻仿佛在诘问醇亲王。

三十多年前,曾国藩在湖南发出檄文,征讨太平天国,说是“为恪守礼教”,并未号召为大清尽忠。

“礼教”,就当时来说,是汉族的生活方式,是赖以生存的支柱。号召维护它,最有诱惑力和说服力。

在清朝统治下,汉族不愿意为保国而战,非但不保,还想用自己的力量推翻清朝,建立一个汉族统治的国家。善庆断言,汉族人心里都这么期待着。

“他们至今没有起事,只是因为力量不足,一旦觉得有了足够的力量,就会把枪口对准我们。太后要建造大园林,我们应当趁此机会转祸为福。你看看北洋舰队,那些坚舰巨炮都是汉人的东西,指挥它们的还不是汉族大臣李鸿章吗?以后再也不要为虎添翼了。”

醇亲王终于明白了对方想要说的话,那就是把军费挪到园林建造上来。购入军舰、枪炮、弹药,等于给汉人增加力量。可是,目前清军的主力是绿营兵(汉族军队),关系着王朝的安危。

醇亲王不由得长叹一声。

“削减军费,中堂能同意吗?”

“这有办法。”善庆说道。

李鸿章是清朝的头号实权者,兼任直隶总督,指挥着北洋军队。他也有政敌,那就是两江总督曾国荃。曾国荃是曾国藩的胞弟,与李鸿章为敌。两广总督张之洞也不甘居李鸿章之下。朝廷里还有个翁同龢,也是最厌恶李鸿章的。

翁同龢是户部尚书,即财政大臣,掌握着财政大权。必须先把他拉拢过来。

听了善庆的话,醇亲王向前探出身子,若有所悟。

“太后的本意,依我看就在这里。为了不给汉族人增添军事力量,抽出费用建造万寿山……这难道不是奇策吗?”

总在西太后左右承办国事的醇亲王,怎么也想不出她竟有这样的“深谋远虑”。

建造颐和园,当时称为“万寿山工程”,总监督为醇亲王,筹措到二百六十万两银子:广东一百万,南洋八十万,湖广四十万,四川二十万,直隶二十万。北洋军费悉数上缴。

西太后高兴极了。

秦始皇在渭水南岸上林苑建造的阿房宫,是东西约七百米、南北约一百二十米的大型楼阁,作为人工工程,可算是难以想象的规模。但是,这个工程因秦始皇驾崩而未竣工。

阿房宫有其名,实际上并未完工!

听了这个报告,西太后放声大笑:我的万寿山超过未竣工的阿房宫,我的名字将与万寿山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