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甲申政变”时的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后来当了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是优秀的汉学者。事变后清廷派往朝鲜的吴大瀓是一流的金石学家,并擅长书画。日本支持金玉均的头号人物是福泽谕吉,人人皆知。要求中、日联合抵御沙俄的黄遵宪,是外交官,也是清末著名诗人,著有《朝鲜策略》。写出“朝鲜善后六策”的张謇,是科举的状元,颇有才学。

如上所述,这一时代围绕着朝鲜政局登场的人物,多数是文人学者。李鸿章派往朝鲜担任财政顾问的德国人穆麟德,也是知名的东洋学学者。尤其在语言学研究方面,他业绩出色,名著《满语文典》(A Manchu Grammar)声誉更高,不过,在甲申年这部名著尚未问世。

穆麟德的当五钱、当十钱的货币铸造在朝鲜引起通货膨胀,作为语言学者他是很出色的,但作为国策顾问,他就不称职了。他本人对于朝鲜的政治、行政、财政、产业等,确有一番改革的计划。但他是清廷雇用的外国人,关于朝鲜的改革策略,首先须得到清廷的谅解,也即李鸿章的谅解。然而,李鸿章把穆麟德的一切计划,全都给否了,使他渐觉没趣。

甲申年闰五月,沙俄同朝鲜缔结通商章程,居中斡旋的便是穆麟德。据说,穆麟德还从沙俄那里得了一枚勋章。

穆麟德是德国人,受雇于清廷,委派到朝鲜,对清廷谈不上什么忠诚之心。他想改换雇主,投靠沙俄,首先就要在朝鲜要人中培养亲俄派。

前营使韩圭稷、左营使李祖渊,以及金智性、赵宠熙等要人都成了亲俄派。在朝鲜政界,原来只有事大党和“新党”两个集团,分别是亲清派和亲日派,这时又出现了第三集团。对于野心勃勃地想要拉山头的政客们来说,亲清、亲日两派的座次已经排定,抢不着交椅了,所以他们非常欢迎新派别的诞生。

金玉均发动“甲申政变”时,杀掉了韩圭稷和李祖渊等亲俄派人物。在金玉均看来,亲清派和亲俄派都是保守派,一丘之貉,应该一起消灭掉。

闵妃这一派保守集团,以亲清派为主流,但清政府的压迫太过分,他们就若隐若现地亮出亲俄路线来抵抗。

为了同朝鲜缔结通商章程,俄国派来驻天津的领事卡尔?伊凡诺维奇?韦贝,帮助韦贝的就是穆麟德。穆麟德的背后是否有德国的意图,不得而知。不过,这时的德国还不便向朝鲜伸手,但又不愿意让某一国单独在朝鲜巩固势力。穆麟德很可能是为德国的利益而帮助韦贝的。

不久,韦贝当上俄国驻朝鲜代理公使兼总领事,后来又当了驻中国代理公使。中日战争后,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时,韦贝在背地里异常活跃。他同德国也常有联系。

“甲申政变”后,穆麟德曾去过日本,同驻日俄国公使达维德洽谈向朝鲜派遣俄国军事教官的事情。“甲申政变”是以日本为后台的武装政变,由于袁世凯的介入而失败,从此,中、日两国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若两国以兵戎相见,战场一定是朝鲜。为使两国不发生冲突,第三国侧身其间可能是上策。以闵妃为中心的朝鲜政府自然要对作为第三国的俄国寄以期待。经过穆麟德的努力,亲俄派虽然势力还小,但总算有了。在政变中损失了几个亲俄派要人,但还剩下金智性等实力人物。

朝鲜政府派金智性去海参崴,同俄国滨海省总督会谈。这件事,当然不能让宗主国清廷知道,也不能让日本知道。时机到来之前必须保守秘密。

金智性别名镛元,广为人知。他于甲申年十二月到达海参崴,随员有权东寿、金光勋等。逗留半个月,洽谈了以下问题:

一、俄国派遣军舰保护朝鲜沿海。

二、俄国派遣教官训练朝鲜士兵。

随后,金智性在密约上签了字。

这一谈判是极其秘密地进行的,但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泄露了。同海参崴邻近的吉林珲春厅副都统依可唐阿获得了密约的情报,急报中央。次年三月,李鸿章命令驻在朝鲜的商务总办委员陈树棠调查。

明明是领事职责,却用了个“商务总办委员”的别扭职衔,原因是清廷仍想把朝鲜当属国看待。属国不是外国,因此要避免外交上的职衔,如公使、领事等。

于是,陈树棠开始调查。国王李熙极力否认。金允植审问了亲俄派赵宠熙等,供认:“小人等未经国王、大臣批准,私自去海参崴,同俄国官方交涉。”

国王和王妃以及外署督办(外交大臣)金允植等人,对于往海参崴派遣密使的事,岂能不知,但是,不论亲日派、亲清派,虽然集团有别,却都要拼命地发挥小国的全部智慧,以便生存下去。既然事情败露,就努力把牺牲缩到最小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