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罗马与迦太基的西西里之战(第3/10页)

与希罗缔和

同时,罗马执政官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考德克斯则率领其陆军主力到达利基翁,乘黑夜偷渡海峡,竟未为迦太基舰队察觉。罗马人既大胆又幸运;迦太基盟军,未料被罗马主力攻击,在未能联合之下被从城中出击的罗马军团打得片甲不留;墨西拿城于是解围。是年夏季,罗马掌握战场,并曾图攻叙拉古而为后者所败,围攻依克特拉(位于叙拉古及迦太基边界),损失颇重,乃回兵墨西拿,在此处留下强大的驻防军后,其他部队乃班师回意大利。罗马人这第一度离开意大利的战争,结果或许不尽符合国内原先的预计,因为执政官并未得胜;然则罗马人在西西里所展示的精力,必在西西里的希腊人心中留下强烈印象。次年,两位执政官率领两倍的军力直入西西里,未遭阻挡;执政官之一,马库斯·瓦勒里乌斯·马克西穆斯——后来因此役而被称为“墨西拿的英雄”——大战迦太基与叙拉古联军,获辉煌胜利。此役之后,迦太基人再不敢与罗马人对阵;哈莱萨、森杜瑞帕与其他较小的希腊城镇均加入胜利者阵营,而希罗也放弃迦太基,与罗马缔结和约与盟约(公元前263年)。在他看出罗马人对西西里的干预远较迦太基人热衷,而他尚有时间可以不做牺牲与让步即缔合约时,他便做下明智选择。西西里的中间城邦,即叙拉古与墨西拿,既无法遵循其自身之政治路线,便只有在罗马与迦太基二霸权之间做一选择,而选罗马乃是必然之事,因罗马可能尚未构成征服西西里之计划,它的政策仅在阻止迦太基人,并很可能会有比较公正的待遇对待西西里城镇,给予它们比较自由的贸易条件,以替代迦太基人所追求的专制与独占体制。自此以后,希罗即一直是罗马人在西西里岛上最重要、最坚定而又最受罗马人尊重的同盟。

占取阿格里根图姆

如此,罗马人达到了他们当前的目标。由于跟叙拉古与墨西拿的双重联盟,由于他们稳定地据于整个东岸,乃能保持登陆该岛并供应军队后援之途径(这在以前一直极感困难);而原先显得可疑与鲁莽的战争,于今已获肯定之答复。除却撒姆尼和伊特鲁里亚之战以外,所投入之国力未有如此巨大者。次年(公元前262年)派往该岛的两个军团,在与西西里之希腊人联合下,即已足够把各处的迦太基人驱入堡垒之内。迦太基总司令,吉斯戈之子汉尼拔,将其部队之精华投入阿格里根图姆,以保卫此迦太基最后最重要之内陆城市。罗马人无法攻入如此巩固之城池,乃掘壕沟围困之,壕沟之外,双重扎营;被围者约五万人,不久即陷于匮乏。迦太基舰队司令汉诺乃登陆赫拉克里亚,切断围困阿格里根图姆罗马军之援路。于是双重被围者均陷于极度匮乏。最后,为突破困境,乃举行决战。努米底亚骑兵显然优于罗马骑兵,而罗马步兵则优于腓尼基步兵;罗马以步兵赢得此战,然损失极重。兵困马乏的战胜者在混乱与困顿之下,疏于防范,竟使城内被久困者得以出城,逃抵舰队。然则,胜利所导致之后果仍极重要。阿格里根图姆落入罗马之手,因之西西里全岛均为其掌握,迦太基人所剩者唯有海上堡垒,而迦太基将军哈米尔卡——汉诺的继任者——公然驻守,誓死不退。岛上战事平息。唯一残留者为西西里之堡垒中所发出之袭击,骚扰意大利沿岸,使罗马人防不胜防,严重受损而极感困恼。

海战开始 罗马人建造舰队

事实上,这是罗马人首次感觉到这场战争的真正艰困。我们已经说过,迦太基人曾警告罗马人,不要把事情逼到决裂的程度,因为如果迦太基人不允,罗马人没有在海水中洗手的自由,这个威胁并非空言。迦太基舰队统治海洋,所向无敌,不仅使西西里沿岸诸城臣服纳贡,并对意大利本土可以发动袭击;为此,公元前262年不得不于此设置领事军。大规模入侵未曾发生,但迦太基分遣队则常登陆意大利沿岸,向罗马之联盟城镇收税,最严重者则是罗马及其同盟之商运完全瘫痪。这种情况不需很久即足以完全毁灭卡厄瑞、奥斯提亚、那不勒斯、塔伦图姆与叙拉古诸城,而迦太基虽然失去西西里之贡金,却可以从其他地方所征收及掠夺者弥补。现在,罗马人了解到了狄奥尼修斯、阿加索克利斯与皮拉斯曾经了解过的事实:在陆上击败迦太基易,要征服它却难。他们看出,一切有赖于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因此决意建造,包括三行划桨战船二十艘,五行划桨战船一百艘。然而,这重大决议案的实行却非等闲。演说家们所谓罗马于此时始落桨于水域,当然系幼稚之言;意大利的商业航运范围必然已十分广阔,甚至当时已不乏战船。但这只是小艇或三行划桨的战船,如早期所通用者;晚近由迦太基始创之五行划浆战船则全属用于前线,到此时为止,意大利尚未曾建造;因此,罗马人此时所采取之步骤,略等于近代建造装有大炮之快速帆船与小汽艇之国家决意兴建洋轮;也如后者必需外国洋轮做模板,罗马人亦要求造船师以迦太基之penteres(五行划桨战船)为模范。当然,如果罗马愿意,可以取得叙拉古与马塞利亚人之协助,迅即达成防卫目的;然罗马人再明智不过,深知防卫意大利者必须意大利舰队。不过,许多海军军官与水手均系由盟邦吸取而来;其后,又取用国有奴隶及富裕家庭的奴隶;不久,更取用贫穷公民。在这种积极筹备之下,罗马在一年之内解决了由陆权国到海权国的问题——此问题曾困阻拿破仑——并非不可信,因为一者当时战船的建造尚较简单,二者罗马人全力以赴;于是公元前260年下水战船一百二十艘,其数固尚不足为迦太基之对手,但,当时的海军战术贵在机动。那时海战,重甲步兵与弓箭无疑也在甲板上作战,抛掷器也系从甲板抛掷。但常用而实际有决定性的战法则是对敌船拦腰直撞,为此原因,船首均装以沉重之铁嘴;参战船只互相绕航,直至一方得以直冲另一方,而往往导致受创者沉没。一般三行划桨的希腊战船约有二百人,然只有十人左右为士兵,划手则为一百七十人左右,每行划桨有五十到六十人;五行划桨战船则约三百人,士兵按比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