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言第十六(第2/5页)

黑塞15岁时逃出神学院,使得父母悲叹万分,但他的祖父赫尔曼·根德尔特欢迎他说:“听说你去天才旅行了。”“天才旅行”是学生用语,指学生的反抗行动。

发明家爱迪生想从植物体中找出天然橡胶的新原料,作了无数次的实验。当他在第5万次实验失败后,他的助手泄气地对他说:“爱迪生先生,我们已经作了5万次的实验了,都毫无结果。”“有结果。”爱迪生热切地叫出声来,“我们有了不起的结果呀,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有5万种东西是不行的!”

1929年的大萧条的时候,熊彼特在哈佛大学的讲堂上还是风度翩翩地说道:“先生们,你们在为萧条而担忧,这大可不必。对资本主义来说,萧条是一个不错的冷水浴。”

罗素曾经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他还说,不要撒谎,因为当你撒了一句谎后,为了掩饰,你将不得不撒更多的谎。

物理学家朗之万曾给上课的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根据阿基米得定律,物体浸入水中必将排除相同体积的水,为什么金鱼放到水里却不会排出水呢?有的说,金鱼的鳞片有特殊的结构;有的说,因为金鱼的身体到水里会收缩;还有的说,阿基米得定律只适用于非生物,不适用于生物。孩子们个个绞尽脑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居里夫人的女儿琦瑞娜独辟蹊径地找来一条鱼,放进水里,结论出来了:原来金鱼在水里也要排除水的。

早在1937年,戴高乐夫妇在科龙贝买下一处屋产,因为那里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对他们的白痴女儿安娜的健康有好处。那年安娜已经10岁了,许多人建议他们把安娜送到一个专门疗养院去,可是戴高乐总说:“安娜并非自己要求降生到人间来的,我们要想尽办法使她过得幸福一些。”只有在安娜面前,这位严峻刻板、目空一切的军官才会忘记自己的尊严。他一面跳舞,拍着大腿,一面唱着流行歌曲,还让安娜玩他的军帽。

1940年11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房东又来找华尔街操盘手杰西·利弗莫尔逼讨房租。他喝下仅剩的半瓶威士忌,从寓所溜了出来。他在大街上转悠着,望着往来穿梭的豪华汽车,商店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街边伸手乞讨的乞丐,感叹说:“他妈的!这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它永远只属于富人。”他走进一家大旅馆的卫生间,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朝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扳机。他留下的遗书写道:“我的一生是一场失败。”

哈耶克曾建议刘易斯:“我们一直向学生灌输产业循环理论以及经济大恐慌的原因,但是目前进来的学生都是1927年出生的,他们对大恐慌并没有任何记忆,也就搞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你为什么不开一门课,来探讨一下两次大战之间的世界经济情势呢?”刘易斯回答说:“对你的问题,我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两次大战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哈耶克接着说:“那刚好!学习某种学科的最好方法,就是教这门学科。”

司徒雷登跟小洛克菲勒一起吃饭,席间谈起老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提及,曾有人问他父亲,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老先生回答说:“我的同事。”

鲍林小时候,他父亲给一家报纸编辑写信求助,编辑回答说:“一个9岁的孩子喜欢读古代史并非什么早熟或超常之事。历史题材引人入胜,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任何一个聪明的孩子都会喜欢阅读这方面的书刊的。”他推荐了普卢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阿诺德的《罗马史》以及希罗多德一些代表性作品。他说:“当孩子读完这些书后,很可能他已不再需要别人的任何忠告了,他就会乐于独自在文学殿堂里徜徉了。”

怀特海提出“两条教育的戒律”:一条“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一条“凡是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他曾说:“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瞭望。”

弗洛伊德的大女儿,曾谈及一则有关他父亲对家人礼貌的故事。她说当她14岁的时候,有一次弗洛伊德请她走在他右边,一起出去散步,她的同学看到了,就告诉她说,这种走法不对。那位同学说儿女永远该走在父亲的左边。她就很骄傲地回答说:“我的父亲可不是这样,和他在一起,我永远是一位女士。”

伊东·布拉格小时候,父亲带着他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后来父亲带他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