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隋唐五代学术(第7/7页)

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似唐初刺史,颇能留意学政者。然恐实以其落拓而轻之,而以是为口实耳。盖学校之有名无实久矣。

官立之学校,虽有名无实,然人民之能自厉于学者实多。《隋书·李密传》言:杨玄感败,密诣淮阳,舍于村中,变姓名为刘智远,聚徒教授。密是时必不敢居通衢大道,可见虽僻左之地,学徒亦可招集。乡学虽或由官立,实以人民自设者为多。苗晋卿归乡里,出俸钱二万为乡学本是也。《旧书》本传。白居易与元稹书曰:“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旧书》本传。足见其非无文采。梁祖父诚,以五经教授乡里。诚卒,子贫不能为生,与其母佣食萧县人刘崇家。欧《史·梁太祖纪》。诚盖如今村塾之师,欧《史·刘岳传》所谓乡校俚儒也。参看第二十一章第五节。其学固无足称。然人能自厉于学,虽乱世不废,则可见矣。《新书·陈子昂传》:六世祖太乐,当齐时,兄弟竞豪杰,梁武帝命为郡司马。父元敬,世高赀,岁饥,出粟万石振乡里。子昂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此盖最难施教者。而“他日入乡校,感悔,即痛修饬”。此其感格之力为何如?薛《史·乌震传》:言其“少孤,自勤于乡校”,岂得谓乡校之无所造就哉?此无他,人民自办之事,必求其功归实际,非如官办者之徒有其名也。不特此也。《隋书·列女传》:元务光母,范阳卢氏女也。盛年寡居,诸子幼弱。家贫不能就学,卢氏每亲自教授。《旧书·元稹传》:稹至同州表谢,自叙曰:“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则不能从师者又有家教,无父兄者且有母教矣。文化之蒸蒸日上,果官之立学为之?抑人之自为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