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刑 制(第3/9页)

闻,其书必未及杀青,当如《纪》《传》有欲行用之或奏行用之一语,语气乃为完具,《刑法志》亦疑有夺文也。七年五月,左卫率府仓曹参军张戣进《大中刑法统类》一十二卷,敕刑部详定奏行之”。《本纪》云:戣集律、令、格、式条件相类一千二百五十条,分一百二十一门,号曰《刑法统类》,上之。《新书·刑法志》云:戣以刑律分类为门,而附以格敕。《艺文志》:张戣《大中刑律统类》十二卷。此唐世制订之大略也。诸书多出官纂,或经官颁。《志》又云:详刑少卿赵仁本撰《法例》三卷,引以断狱,时议亦为折衷。后高宗览之,以为烦文不便,遂废不用。则似未经奏请而行用者。

五代刑法,大体沿唐。梁太祖开平三年十一月,诏删定律、令、格、式。四年十二月,宰臣奏:重刊定律令三十卷,式二十卷,格一十卷,目录一十三卷,律疏三十卷,请目为《大梁新定格式律令》,仍颁下施行之。薛《史·刑法志》、欧《史·本纪》:开成四年十二月,癸酉,颁律令格式。唐庄宗同光元年十二月,御史台奏:“当司、刑部、大理寺收贮刑书,并是伪廷删改者。兼伪廷先下诸道,追取本朝法书焚毁,或经兵火。只定州敕库具在。请敕速写副本进纳。”从之。未几,定州王都进纳唐朝格、式、律、令,凡二百八十六卷。二年二月,刑部尚书卢价奏纂集《同光刑律统类》,凡一十三卷,上之。薛《史·刑法志》。末帝清泰二年四月,御史中丞卢损等,进清泰元年(934年)以前十一年制敕堪悠久施行者,三百九十四道,编为三十卷。其不中选者,各令所司封闭,不得行用。诏其新编敕如可施行,付御史台颁行。晋高祖天福三年七月,差左谏议大夫薛融等详定唐明宗朝编敕。四年七月,融等上详定编敕三百六十八道,分为三十一卷。薛《史·本纪》。周太祖广顺元年六月,敕侍御史卢亿、刑部员外郎曹匪躬、大理正段涛同议定,重写法书一百四十八卷。先是汉隐帝末,因兵乱法书亡失。至是,大理奏重写律、令、格、式、统类、编敕。以晋、汉及国初事关刑法敕条凡二十六件,分为二卷,附于编敕,目为《大周续编敕》。命省、寺行用焉。世宗显德四年五月,中书、门下奏:“准宣:法书行用多时,文意古质,条目繁细,使人难会。兼前后敕、格,互换重叠,亦难详定。宜令中书、门下并重删定,务从节要,所贵天下易为详究者。今朝廷之所行用者:《律》一十二卷,《律疏》三十卷,《式》二十卷,《令》三十卷,《开成格》一十卷,《大中统类》一十二卷,后唐以来至汉末编敕三十二卷,及皇朝制敕等。折狱定刑,无出于此。律、令则文辞古质,看览者难以详明。格、敕则条目繁多,检阅者或有疑误。臣等商量:差御史知杂事张湜等一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帙。律、令有难解者,就文训释。格、敕有繁杂者,随事删除。其中有轻重未当,便于古而不便于今,矛盾相违,可于此而不可于彼,尽宜改正,无或牵拘。候编集毕日,委御史台尚书省四品以上及两省五品以上官参详可否,送中书、门下议定,奏取进止。”诏从之。五年七月,中书、门下奏:“湜等九人,编集刑书,悉有条贯。兵部尚书张昭等一十人参详旨要,更加损益。其所编集者,用律为正。辞旨有难解者,释以疏意。式、令有附近者,次之。格、敕有废置者,又次之。事有不便,与该说未尽者,别立新条于本条之下。其有文理深古、虑人疑惑者,别以朱字训释。至于朝廷之禁令,州县之常科,各以类分,悉令编附。其所编集,勒成一部。别有目录,凡二十卷。目之为《大周刑统》。欲请颁行天下,与律、疏、令、式通行。其《刑法统类》《开成格》《编敕》等,采掇既尽,不在法司行使之限。敕宜依,仍颁行天下。”薛《史·刑法志》。胡三省谓“《刑统》一书,终宋之世行之”焉。《通鉴注》。

《新书·儒学·赵冬曦传》:神龙初,上书曰:“古律条目千余。隋时,奸臣侮法,著律曰:律无正条者,出罪举重以明轻,入罪举轻以明重。一辞而废条目数百。自是轻重沿爱憎,被罚者不知其然。使贾谊见之,恸哭必矣。夫法易知则下不敢犯而远机阱,文义深则吏乘便而朋附盛。律、令、格、式,谓宜刊定科条,直书其事。以准加减、比附、量情,及举轻以明重,不应为之类,皆勿用。使愚夫愚妇,相率而远罪。犯者虽贵必坐。律明则人信,法一则主尊。”当时称是。此与文义之难知,殆当时法令不便于民之两大端。《旧书·刘文静传》,言其受命与当朝通识之士,更刊隋开皇律令而损益之。高祖谓曰:“本设法令,使人共解,而往代相承,多为隐语,执法之官,缘此舞弄,宜更刊定,务使易知。”则律文深奥之弊,唐初已然,正不待周世宗言之矣。然人事日繁,法理益邃,犯罪科条,何由一一列举?而其条文,亦何由使人共喻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