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封 建

封建之制,秦、汉而后,久已理不可行,而亦势不能行,而昧者犹时欲复之。其说亦可分二等:晋初之议复封建,犹有为天下之意也,至唐则纯乎视天下为一家之私产而欲保之矣。

封建之所以不可复行也,以其势不能,固也。当列国未一之时,国各有其自立之道,欲替之而不可得,故其势足以相仇,而亦足以相辅。秦、汉而后,则异是矣。秦、汉之所以获统一,本因其力在列国中为独强,统一之后,更欲树国使为己藩辅,则必使其力足与己相抗而后可。何也?树国于外,本所以防窃据于中也。然如是,安能保其不与己相抗?吴、楚不灭,新莽或不易代汉,然吴、楚不灭,能保其当哀、平之世,无裂冠毁冕之志乎?晋初议封建者,莫如刘颂之得其实。颂谓建国欲以为藩辅,则其国必不可替,然其势可替也,安能保执中央之权者不之替乎?抑其势可替者,虽强存之亦奚益?故郡县之世,更言封建,其道终穷也。然晋初之言封建者,实非徒欲为一家保其私产。盖自当时之阅历言之,替旧朝者,其道有二:一为权臣之移国,王莽、曹操是也。一为匹夫之崛起,张楚、黄巾是也。欲绝此二者,时人所见,自谓非封建莫由。司马氏之欲复封建,固不敢谓其无欲私天下之心,然如陆机、刘颂之徒,则必非为一姓计者也。参看《两晋南北朝史》第二章第三节。至唐而其意迥异矣。

封建之制,本有两元素:君国子民,子孙世袭,一也,此自其为部落酋长之旧。锡以荣名,畀之租入,二也,此则凡人臣之所同矣。前者势不能行,而后者不容遽废,而财力又有给有不给,则锡以荣名,而于租入则或与之,或靳之,又其势也。故自魏、晋以来,大率存五等之名,而封户则或有或无,隋、唐虽异其名,不能异其实也。《隋书·百官志》:隋初封爵,本有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凡九等。炀帝惟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新书·百官志》:唐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五曰开国县公,食邑千五百户。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旧书·职官志》:武德令惟有公、侯、伯、子、男,贞观十一年(637年),加开国之称也。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之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嗣郡王、嗣王者封国公。皇姑为大长公主,姊为长公主,旧书作姊妹。女为公主。皇太子女为郡主。亲王女为县主。凡封户,三丁以上为率。岁租三之一入于朝廷。《六典》云:旧制户皆三丁已上,一分入国。开元中,定以三丁为限,租赋全入封家。食实封者得真户,分食诸州。皇后、诸王、公主食邑,皆有课户。名山、大川、畿内之地,皆不以封。此自七国乱后历代通行之制也,而唐高祖、太宗,曾不以是为已足。

《旧书·宗室传》曰: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皇从弟及侄,《通鉴》云: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见武德九年(626年)。年始孩童者数十人,皆封为郡王。太宗即位,因举宗正属籍,问侍臣曰:“遍封宗子于天下,便乎?”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对曰:“历观往古,封王者今最为多。两汉已降,惟封帝子及亲兄弟,若宗室疏远者,非有大功如周之郇、滕,汉之贾、泽,并不得滥封,所以别亲疏也。先朝敦睦九族,一切封王,爵命既隆,多给力役。盖以天下为私,殊非至公驭物之道。”太宗曰:“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于是宗室率以属疏降爵为郡公,惟有功者数十人封王。《通鉴》云: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似高祖纯乎自私,而太宗颇能干蛊者。其实太宗之私心,乃更甚于其父。《旧书·萧瑀传》,太宗尝谓瑀曰:“朕欲使子孙长久,社稷永安,其理如何?”瑀对曰:“臣观前代,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实可遵行。”太宗然之,始议封建。此事《通鉴》系贞观元年七月,实在太宗即位之初。《新书·宗室传赞》曰:始唐兴,疏属毕王。至太宗,稍稍降封。时天下已定,帝与名臣萧瑀等喟然讲封建事,欲与三代比隆。而魏征、李百药皆谓不然。征意以唐承大乱,民人凋丧,始复生聚,遽起而瓜分之,故有五不可之说。《通鉴》曰:征以为“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封国、邑,经费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百药称帝王自有命历,祚之短长,不缘封建。又举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祸,亟于哀平、桓灵,而诋曹元首、陆士衡之言,以为缪悠。而颜师古独议建诸侯当少其力,与州县杂治,以相维持。然天子由是罢不复议。此事《旧书·李百药传》系贞观二年(628年),《通鉴》于贞观五年(631年)追叙。下云:十一月,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毋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制,定等级以闻。则虽云罢议,其心初未尝回也。《旧书·百药传》云:太宗竟从其议,谓其后封建终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