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交 通

隋、唐两代,交通之业,远迈前朝者,莫如运河,其功实成于隋世。则以南北久分,骤见统一,而南方之富庶,又远非分裂以前比也。炀帝开通济渠,已见第二章第四节。自此已前,文帝已开山阳渎。《隋书·高祖纪》:开皇七年四月,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运漕。《通鉴》胡《注》曰:“春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山阳渎通于广陵尚矣。隋特开而深广之,将以伐陈也。”及是帝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至扬子入江。《通鉴》大业元年(605年)。大业六年(610年),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通鉴》。《鉴》又云: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津官草顿,欲东巡会稽。唐开元时,齐澣复开伊娄河,自京口直达扬子。《十七史商榷》云:“夫差开邗沟,通江淮,与今瓜洲抵扬州之路,不知是一是二,要为近之。然夫差时此道但可运粮,不胜战舰。其用兵争霸上国,仍沿江入海,自海溯淮,不由邗沟也。《汉志》:广陵国江都县注: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阳入湖,此即夫差邗沟。然汉时大兵大役,亦必不以此为渡江之路。直至隋大业中,大发淮南夫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江淮始大通,而汴泗亦通矣。而道犹浅,六朝都建业,南北往来,以瓜步为通津。《旧唐书·齐澣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迁润州刺史。润州北界隔吴江,至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船绕瓜步,多为风涛所漂损。澣乃移其漕路,于京口塘下直渡江二十里。又开伊娄河二十五里,即达扬子县。与《新书·地理志》略同。皆不言是瓜洲,其实则瓜洲也。澣虽改道,却于江北遥领。至大历,乃又改旧。《张延赏传》:延赏为扬州刺史。瓜洲悬属江南,奏请以江为界。《新传》亦载此事,而谬改瓜洲为瓜步。”于是江、淮、河三水交通,漕转东南,以给西北,安、史乱后,唐室遂倚此道为命脉矣。然运河之开,初非专便漕转。李 之归翟让也,说之曰:“宋、郑两郡,地管御河,商旅往还,船乘不绝,就彼邀截,足以自资。”让然之。劫公私船取物,兵众大振。可见其兼为商旅所资矣。然及唐末,其道几废。《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发兵讨朱全忠。军吏欲以巨舰运粮。都知兵马使徐温曰:“运路久不行,葭苇湮塞。请用小艇,庶几易通。”军至宿州,会久雨,重载不能进,士有饥色,而小艇先至。行密由是奇温,始与议军事。周世宗显德五年三月,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江淮舟楫始通。《注》云:“此即唐时运路也。自江淮割据,运漕不通,水路湮塞,今复浚之。”缅想斯时,商旅之出其间者,亦必极少矣。先一年,显德四年(959年)。四月,诏疏汴水北入五丈河。由是齐、鲁舟楫,皆达于大梁。其明年,显德六年(961年)。二月,又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水。又自大梁城东导汴水入于蔡水,以通陈、颍之漕。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发畿内及滑、亳丁夫数千,以供其役。亦据《通鉴》。《注》云“魏收《地形志》曰:汴水在大梁城东,分为蔡渠。《九域志》曰:浚仪县之琵琶沟,即蔡河也。《会要》曰:惠民河与蔡河一水,即闵河也。建隆元年(960年),始命陈承昭督丁夫导闵河自新郑与蔡水合。贯京师,南历陈、颍达寿春,以通淮右。舟楫相继,商贾毕至,都下利之。于是以西南为闵河,东南为蔡河。至开宝六年(973年),始改闵河为惠民河。”此又宋代漕转之所资也。炀帝又开永济渠,亦见第二章第四节。此皆其较大者。其功仅及于一方者,则未易枚举。《新书·地理志》所载颇多。如元和中,严砺自长举而西,疏嘉陵江三百里,焚巨石沃醯而碎之,通漕以馈成州戍兵。《新书·地理志》。又如高骈为静海军节度,由安南至广州,江漕梗险,多巨石。骈募工劖治。由是舟得安行,储饷毕给。《新书》本传。据《旧纪》,事在

咸通八年(867年)。皆其工之较艰巨者也。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北巡,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六月,顿榆林。欲出塞耀兵,径突厥中指于涿郡。恐启民惊惧,先遣长孙晟谕指。于是发榆林北境,至其衙,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开为御道。八月,至太原,欲过张衡宅。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九月,至济源。衡,济源人。唐玄宗幸东都,次永宁之崤谷,驰道隘狭,车骑停拥。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并失于部伍。上令黜其官爵。宋璟谏,乃舍之。此皆帝王巡幸,以驰道劳民者也。《旧书·敬宗纪》:宝历二年正月,兴元节度使裴度奏修斜谷路及馆驿皆毕功。《文宗纪》:开成元年五月,昭义奏开夷仪山路通太原、晋州,从之。《新书·地理志》:商州,贞元七年(791年),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余里。回山取途,人不病涉。谓之偏路,行旅便之。《高骈传》:为静海军节度。使者岁至,乃凿道五所,置兵护送。其径青石者,或传马援所不能治,既攻之,有震碎其石,乃得通,因名道曰天威云。此等虽暂劳民,或于交通有益。亦有反堙塞之者。如《隋书·高祖纪》:王谦平后,更开平道,毁剑阁之路,立铭垂诫是也。此等用意,虽在防负固,然舍险就夷,亦足利民。《旧书·阎立德传》:太宗征辽,立德以将作大匠从。师至辽泽,东西二百余里,泥淖,人马不通。立德填道造桥,兵无留碍。此则仅取济一时耳。炀帝北巡时,敕有司不得践暴禾稼。其有须开为路者,有司计地所收,即以近仓酬赐,务从优厚。此似颇能恤民,然恐亦虚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