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 业(第2/2页)

民间用器,间由官造者惟铁。《旧书·职官志》:少府掌冶署。西北诸州,禁人无置铁冶及采铁。若器用所须,具名移于所由,官供之。盖防铁出境外,为蕃戎所得。《新志》云:边州不置铁冶,器用所须皆官供。所谓边州,亦即指西北诸州言之也。《新志》又云:诸监掌铸兵农之器,给军士、屯田居民,其所供亦至狭耳。民间用器,有特精者,观《地理志》所载诸州土贡,可见其略。又两书《韦坚传》:皆载坚穿广运潭成,豫取洛、汴、宋、山东小斛舟三百贮之潭。舟署某郡,以所产暴陈其上。其所陈,亦必各郡名产,特不皆人工所成耳。《新书·于 传》:初襄有髹器,天下以为法。至 骄蹇,故方帅不法者号襄样节度。此则一方名产,无意中留名于后世者也。凡物之持以交易者,必求其价廉易售。如是则成本轻,物必不能皆坚善。《通鉴》则天圣历元年(698年),默啜移书数朝廷曰:“金银器皆行滥,非真物。”胡《注》曰:“市列为行。市列造金银器贩卖,率淆他物以求赢,俗谓之行作。滥,恶也。开元八年(720年),颁租庸调法于天下,好不过精,恶不至滥。滥者,恶之极者也。”案《唐律·器用绢布行滥条》云:“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疏议》云:“行滥,谓器用之物不牢、不真。短狭,谓绢匹不充四十尺,布端不满五十尺,幅阔不充一尺八寸之属。”行滥似专指器物。然《旧书·食货志》载开元八年(720年)敕云:“顷者以庸调无凭,好恶须准,故遣作样,以颁诸州,令其好不得过精,恶不得至滥。任土作贡,防源斯在。而诸州送物,作巧生端。苟欲副于斤两,遂则加其丈尺,至有五丈为匹者。理甚不然。阔一尺八寸,长四丈,同文共轨,其事久行。立样之时,亦载此数。若求两而加尺,甚暮四而朝三。宜令所司简阅,有逾于比年常例,丈尺过多,奏闻。”则行滥固兼绢布言之也。今语犹称物之美者曰自货,恶者曰行货。盖自用之物,必求精良,出之市列者,则不能然耳。此固市侩之恶习,交易盛而欺诈随之,然观行作之成为专名,亦可见自为而用之者日少,而求之于市者益多,亦生计演进必然之势也。

都会之地,实为工巧所集。《旧书·杜元颖传》,言其出镇蜀州,昭愍即位,童心多辟,元颖求蜀中珍异玩好之具,贡奉相继,以固恩宠。以故箕敛刻削,工作无虚日。大和三年(829年),南诏蛮攻陷戎、巂等州,径犯成都。兵及城下,一无备拟,方率左右固衙城而已。蛮兵大掠蜀城玉帛、子女、工巧之具而去。蛮兵之所掠,盖正元颖之所求?裒敛于民以奉敌,伤矣。然放大眼光观之,偏隅之工艺,必因此而有进,亦文明传播之一道也。

何稠以绿瓷为琉璃,则其先必已有瓷。案瓷字始见于《字林》,则晋世已有之。然其制至唐而始工,亦且益多。豫章所产,韦坚即以之陈列。邢州亦以磁为贡,见《新书·地理志》。陆羽《茶经》,第各地之瓷,以越州为上,洪州为下。岂其时与韦坚异,各地物产,亦有进退邪?

《通鉴》: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召李泌入见。语以元载事。因言路嗣恭初平岭南,献琉璃盘径九寸,朕以为至宝,及破载家,得嗣恭所遗载琉璃盘径尺。胡三省曰:“程大昌曰:《汉西域传》:罽宾国有琥珀、流离。师古《注》曰:《魏略》云: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此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逾于众玉。今俗所用,皆消冶石汁,加以众药,灌而为之。虚脆不耐,实非真物。案流离,今书附玉旁为琉璃字。师古之记是矣,亦未得其详也。《穆天子传》:天子东征,有采石之山,凡好石之器于是出。升山取采石,铸以成器。《注》云:采石,文采之石也。则铸石为器,古有之矣。颜氏谓为自然之物,恐不详也。《北史·大月氏传》:魏太武时,月氏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于山中,即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自是琉璃遂贱。用此言推之,则虽西域琉璃,亦用石铸,无自然生成者。兼外国奇产,中国未始无之,独不闻有所谓真琉璃也。然中国所铸,有与西域异者。铸之中国,色甚光鲜,而质则轻脆。沃以热酒,随手破裂。其来自海舶者,制差钝朴,而色亦微暗。其可异者,虽百沸汤注之,与磁、银无异,了不复动,是名蕃琉璃也。蕃琉璃之异于中国,其别如此,未尝闻以石琢之也。余谓路嗣恭所献者,盖师古所谓大秦琉璃,自然之物。否则代宗何以谓之至宝哉?程大昌考之不详耳。”愚案《穆天子传》伪书不足信,然正可考见魏晋后西域情形。程大昌之说盖是?代宗所以贵之者,实缘铸造之术,虽经月氏商人传入,其后又复失传,即能为之,其质亦不如西域耳。《新书·五行志》云:“唐末,京都妇人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时谓之抛家髻。又世俗尚以琉璃为钗钏,近服妖也。抛家琉璃,皆播迁之兆。”足见唐末,俗尚甚贵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