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兴元后藩镇起伏

自四镇相王,河北已成割据之势,然诸镇之间,亦仍有龃龉。四镇兵力,盖以卢龙为最强,而朱滔之为人,亦最狂妄。滔与王武俊不协,李抱真因使门客贾林诈降武俊说之。及李怀光赴长安,马燧、李芃各归本镇,田悦使说武俊,与滔将马寔共击抱真,抱真又使林说止武俊。先是武俊召回纥兵,使绝李怀光等粮道。怀光等已去,而回纥达干等将千人及杂虏二千至幽州。滔因说之取东都,许以河南子女为赂。回纥许诺。林又说武俊,言滔欲并吞河北,不如与昭义并力取之。武俊遂与抱真及马燧相结,犹未显与滔绝也。滔又使说田悦共取大梁。悦阳许之,而阴为备。兴元元年(784年),赦令下,武俊、悦、李纳皆去王号,上表谢罪。于是以武俊为恒、冀、深、赵节度使,康日知改晋、慈、隰。李纳为郓州刺史、平卢节度使。滔兵既南,田悦托言将士不可,使将率五千骑从之。滔怒,纵范阳、回纥兵大掠。自围贝州,而使马寔逼魏州。时朝廷遣孔巢父宣慰魏博。承嗣第六子绪杀悦。巢父命权知军府。滔闻之,喜。使马寔进攻,而别遣使说绪,许以本道节度。绪遣使送款,会李抱真、王武俊使至,许以赴援,乃遣使奉表诣行在。四月,以为魏博节度使。贾林说武俊与抱真共救悦。滔闻之,召马寔还,与抱真、武俊战于贝州,败绩。滔遁还。于是河北之内衅成,弥不能为患矣。朱泚既平,滔上书待罪。诏武俊、抱真开示大信。若诚心益固,善迹克彰,当掩衅录勋,与之昭雪。贞元元年(785年)六月,滔病死,军中奉刘怦为主。怦,滔之姑子,滔出征,常使总留事,以和裕得众心。滔败,不肯叛,众又颇服其信义焉。九月,怦又死,子济袭。济时在莫州,见第五章第八节。弟澭,以父命召,而以军府授之。济以澭为瀛州,见第四章第四节。许他日代己。已而自以其子为副大使。澭怒,擅通表朝廷,遣兵千人防秋。济发兵击之。贞元八年(792年)。澭遂归京师。十年(794年)。澭弟源,为涿州刺史,隋涿郡。见第二章第四节。亦不受济命,济击擒之。十六年(800年)。李纳之叛也,棣州入于朱滔。王武俊败滔于贝州,复取德、棣。田绪兄朝仕于纳。或曰:“纳欲纳朝于魏。”绪惧,厚赂纳,且说纳取棣州以悦之,因请送朝于京师。纳从之。时棣州刺史赵镐贰于武俊,遂降纳。武俊攻之。镐奔郓州。纳遣兵据其地。绪使矫诏以棣州归纳。武俊怒,遣子士清伐贝州,取四县。诏武俊以四县归绪,纳以棣州归武俊,皆听命。时贞元六年(790年)也。棣州之蛤垛,在今山东惠民县南。地有盐利,犹为纳所据。纳又城德州南之三,在今山东陵县东南。以通魏博。八年五月,纳卒,子师古袭。武俊欲取其地,上遣中使谕之,乃还。上又命师古毁三 城,师古亦奉诏。盖时诸镇地丑德齐,且知构兵则唐将乘机征讨,故不敢轻启衅端也。十二年四月,田绪卒。绪尚代宗女嘉诚公主,有庶子三人,季安最幼,公主子之,以为副大使,军中推为留后,朝廷因而授之。时年十五(799年)。十七年(801年),王武俊卒,子士真袭。

张孝忠之得易、定、沧也,李维岳将李固烈犹守沧州。孝忠令衙将程华诣固烈交郡。固烈悉取府藏,累乘而还。军人怒,杀之而夺其财。孝忠因授华知沧州事。朱滔、王武俊谋叛,沧、定往来艰阻,华录事参军李宇为至京师,请拜华为沧州刺史,并置横海军,以华为使。寻赐名日华。时建中三年(782年)也。沧州自是别为一使,孝忠惟有易、定而已。贞元四年(788年),日华卒。升横海军为节度,以其子怀直为留后。又于弓高县置景州,在今河北东光县西。以为属郡。五年(789年),遂正授为节度使。七年二月,孝忠卒。子升云袭,赐名茂昭。九年二月。怀直荒于田猎,尝为其从父兄怀信所逐。后横海节度之位,归于其子行执恭,更名权。权,或云怀直子,或云怀信子,史籍歧异,不能质言也。怀直至权传袭之事,新旧《书》互异,《旧书》纪传又互异。《旧传》:怀直以贞元九年(793年),为怀信所逐,来朝。既而怀信死,怀直子执恭知留后,乃遣怀直归。十六年(800年)卒,执恭袭,朝廷因而授之。元和六年(811年)入朝。尝梦沧州衙门楼额,悉帖权字,遂奏请改名权。《本纪》则怀直入朝在十年三月,复令还镇。十一年九月,乃为怀信所逐。十月,以虔王谅为节度,怀信知留后。《新传》则云:九年(793年)怀直来朝。帝以虔王为节度,擢怀信为留后。明年,怀信遂为节度。十六年(800年),怀直卒。后五年,怀信死,子权袭领军务,诏授留后。元和元年(806年),擢节度使。六年(811年)入朝,遣还镇。权始名执恭,尝梦沧诸门悉署权字,乃改名以应之。《通鉴》系怀信之死于永贞元年七月,与《新传》合。下书以其子执恭为留后。《考异》曰:怀信逐怀直而夺其位,安肯以怀直之子知留后?又《德宗实录》,俱无是事,《顺宗实录》略本亦无,盖《旧传》误也。惟详本:永贞元年七月癸巳,横海军节度使程怀信卒,以其子副使执恭为横海军节度使,路隋《宪宗实录》:元和元年五月丙子,以横海留后程执恭为节度使,盖《顺宗实录》,留后字误为使字耳。案怀直复归沧州之事,似不能凿空造作。窃疑怀直以九年(793年)来朝,至十年三月还镇,《旧书》纪传所书,实系一事。此行实非被逐。至十一年(795年),乃因被逐来朝,而《传》与九年(793年)讹为一事。怀信于是年为留后,明年为节度,具如《新书》所记。其后或因内悔,或有所迫,乃以怀直子为留后而还怀直。怀直还后,盖复为节度,至十六年(800年)死,则怀信继之,怀信死,执恭乃又继之也。虔王,德宗第四子,《旧传》载怀信逐怀直,谅领横海,正在十一年(7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