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德黑兰(第2/3页)

一个国家的大使馆公然被冲击,被占领,使馆的工作人员被扣押作为人质,用来作为交换条件的筹码。

这个大使馆,居然还是美国大使馆。

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立刻做出了回应。

11月12日,美国宣布终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作为回应,伊朗也在当天宣布:停止向美国出口石油。

11月14日,大约80亿美元的伊朗人在美资产被冻结,一些伊朗人被美国驱逐出境(其中包括不少和伊朗人质危机或伊朗新政权并没有关系的人)。

而伊朗也毫无惧色。

虽然伊朗官方一开始坚决否认冲入大使馆的行动是官方指使的,但后来这种声明就再也看不到了。占领美国大使馆的“革命者们”宣称这样的行为是完全正当的,这是对美国之前干涉伊朗以及支持巴列维的一种报复。

两名被扣押的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

伊朗人带着一名美国人质游街。因为每天都要报道美国人质的情况,美国新闻开始出现了每日追踪报道的形态

1979年11月20日,大批伊朗人在被占领的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外游行抗议美国武力威胁伊朗。此前,美国总统卡特下令海军部队开往印度洋

他们声称:如果要赎回这些人质,美国就必须交回巴列维,以及对之前那些幕后策划政变的行为道歉。

在这期间,一些当时被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用碎纸机处理的秘密文件,被重新拼好后对外展示,以证明美国对伊朗一直从事着各种幕后活动。而一些人质经常会被蒙着眼睛带到电视镜头前或游街,伊朗人警告美国:只要有任何营救行动,他们将立刻处决人质。

1979年12月,这场人质危机似乎出现了一丝缓和的迹象:在霍梅尼的授意下,伊朗革命者释放了被扣押的13名妇女和非裔美国人,以及一名生病需要治疗的人员。

但是,剩余的52名人质,伊朗坚持不放。

1980年4月7日,卡特政府失去了耐心,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一天后,伊朗同样宣布和美国断交。

双方终于走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饱受国内舆论批评的卡特总统,决定武力营救。

5

1980年4月22日,卡特总统下令施行“蓝光计划”。

按照计划,美国派出声名显赫的90名三角洲特种部队成员,搭乘8架RH–53直升机前往距离德黑兰东南300公里处的沙漠地带,在那里,6架C–130载着另外90名突击队员已在等候。突击队员们将在那里等候到第二天深夜,随后乘坐卡车进入德黑兰市区,冲入美国大使馆,救出人质,再坐运输机离开。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4月24日,“蓝光计划”正式开始。8架RH–53直升机中的两架一开始就没有飞到沙漠地区——一架液压系统发生故障后迫降,一架遭遇沙暴迷失方向,最终只能返航。

这次行动一共要有6架直升机参与,现在已经到了最低限度。

然而,就在夜间沙漠加油的时候,第三架直升机也发生了故障,不能操控了。

突击队立刻向卡特总统汇报,建议终止行动。卡特只能无奈批准。

但是,悲剧才刚刚开始。

正当美军准备撤离时,一辆伊朗公共汽车忽然进入了突击队的集结地点。美国人将50名乘客全部扣留后,又有一辆卡车和一辆轿车开了进来。卡车被扣下后,司机趁人不备,钻入小轿车中逃走了。

秘密行动彻底暴露,美军只能加速撤离。

但在慌乱中,一架直升机和一架C–130运输机撞在了一起,在猛烈的爆炸中,8名运输机机组人员当场丧生,4人烧伤。

由于时间紧迫,美军抢救出4名伤员后,来不及撤出另外8具尸体,就只能任其留在熊熊燃烧的飞机上。

4月25日,卡特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营救行动失败。这次堪称拙劣的营救行动让美国上下一片哗然,卡特总统的支持率跌到了谷底。

而另一方面,伊朗将事故的残骸现场曝光,并宣称这是“真主的保佑”。

6

那么,美国人到底有没有成功的营救?

也是有的,那就是2012年美国人拍摄的电影《逃离德黑兰》中描述的那个故事:在1979年11月4日美国大使馆被占领时,6名美国工作人员趁乱躲进了加拿大使馆并一直被藏匿。美国CIA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策划了一次大胆的行动:派情报人员托尼·门德斯伪装成一个拍摄科幻片的导演,前往伊朗,以拍摄电影考察为名,将被困的6名美国人经过伪装身份后,堂而皇之地带回美国。

虽然整个真实的过程并没有电影里表现得那么刺激或有戏剧性,但无论如何,这次营救行动确实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