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悲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背后的阴影(第3/6页)

5

4月28日晚上9点,苏联国家电视台终于播出了核电厂事故的声明。

此时,据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近70个小时。

事实上,这次的通报,在某种意义上是被瑞典逼出来的——核电站爆炸释放出的辐射物质,经风向吹送,飘移一千多公里,来到了波罗的海上空。

瑞典在第一时间就测试了辐射度,随即就向苏联政府求证他们的核电站是否出了问题。在得到消息后,美国和欧洲的间谍卫星也迅速转向苏联,通过热成像,他们发现了出事的切尔诺贝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只能播出官方声明。

但整个声明非常简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意外,当局已经采取行动处理了问题,并为受灾者提供救援,政府亦已成立调查委员会。”

全程只有14秒。

事故的严重性再一次被大大缩水甚至封锁,而戈尔巴乔夫指出,不能让切尔诺贝利事故,成为美国疯狂攻击苏联的工具和借口。

1986年5月3日,在东德边界,人们正在清理一辆由波兰开过来的轿车,它被怀疑已经沾染了辐射粉尘

正是因为官方的刻意隐瞒,带来了更大的悲剧。

三天后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是苏联要举国欢庆的节日。在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只有100公里的乌克兰基辅,同样也有盛大的游行。

当时,因为风向变化,核电站的辐射粉尘,已经飘向了基辅。

但那一天,完全被蒙在鼓里的市民,在政府的鼓励下,身着民族盛装的男女老少走上基辅第一街——克列夏季克大街参与游行,庆祝节日。人们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完全不知道自己参加的很可能是一场“死亡游行”。

当时的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谢尔比斯基也带着家人一起参加了游行

1990年,谢尔比斯基去世。

网上有多种说法说到,在此次游行之后不久,谢尔比斯基自杀身亡。我查下来,信源基本都是中央电视台探索频道播出的《拯救切尔诺贝利》。但通过搜索国外大量网站,包括俄语维基百科,我发现苏联官方当时公布的谢尔比斯基的死因是肺炎,时年72岁,并没有说是自杀。所以暂时没找到“自杀”这一说法的根据。

6

不过,在官方尽量隐瞒消息的同时,各种抢救工作确实在不断进行着。

冲在最前面的,只能是军队。

苏联政府一共动员了十几个作战师,并将当时在阿富汗战场的苏军总指挥瓦连尼科夫大将调回国内,统一指挥抢险救灾的部队。

此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的核反应堆还在燃烧,大量放射性物质随着热气被喷向高空。部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先扑灭大火和降温。

这是一场“自杀式”的任务。

80架米–6和米–8直升机被调集到了核电站上空200米处,来自苏联军方最优秀的飞行员们,徒手从直升机上,将80公斤的沙袋和硼酸扔下机舱——沙袋用来灭火,硼酸用来中和辐射。

在200米的高空,直升机内的辐射测试仪最高限度是500伦琴,而指针顶格后仍疯狂跳动,当时估计在那个高度,辐射强度超过1000伦琴。

而飞行员们所谓的“防辐射防护”,也就是戴了口罩,用铅皮垫住了座椅而已。

第一天,苏联军方出动110架次直升机,第二天是300架次,在总共近3000架次的飞行中,5000吨沙包和硼酸被倒入了核电站的爆炸缺口,火势被控制住了,温度也降了下来。

很多飞行员一天要飞30架次,然后回来洗澡、进食,之后就开始不断呕吐,皮肤脱落,然后感染上各种辐射病,然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为了彻底封住核电站,部队最后准备用一块重达35吨的混凝土给核电站“上盖”,为此,专门启用了最新的米–26直升机,并调来了苏联空军最优秀的飞行员之一卡拉佩田来执行任务。

由于吊装高度很低,直升机螺旋桨激起的粉尘包围了卡拉佩田,但他凭借高超的技术,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四年后,由于移植骨髓无效,卡拉佩田死于白血病。

7

悲壮的救灾工作,不仅仅发生在空中。

4号核反应堆爆炸中飞起的残片大量散落在3号核反应堆厂房的屋顶上,急需清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但由于充满辐射残片,屋顶上的辐射强度可能超过1万伦琴,怎么办?

一开始,派出的是工作机器人。但无论是苏联国产的,还是德国和日本支援的,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工作机器人在高辐射强度的环境下,电路统统出现问题,全部瘫痪。

机器人不行,怎么办?

换活生生的人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