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之死(第4/5页)

那位艾滋病人没有想到王妃居然会不顾很多世人所谓的“禁忌”和自己握手,当时就泣不成声,而一旁陪同的时任美国总统夫人芭芭拉·布什也热泪盈眶。

“我觉得他们是被社会遗弃的人,我想尽量多握他们的手,给他们力量和勇气,其实也是给我自己。”

戴安娜后来开始不断地探望艾滋病人、麻风病人、戒毒者,以及无家可归的人和被虐待的儿童。她只要出现,就尽量和他们握手、拥抱。“我发现自己被人需要,我在做很有价值的事,这让我有很强的成就感。”

不仅在英国,戴安娜还多次出访安哥拉、波斯尼亚、埃及、印度等多个国家,每到一地,她都会去当地的慈善医院、慈善机构、学校,甚至还会去波黑等战乱国家,亲自走进雷区,呼吁所有国家参与“反地雷运动”。

戴安娜在安哥拉的雷区步行,呼吁禁止地雷

戴安娜在安哥拉抱着一名因为误踩地雷而受伤截肢的孩子。到21世纪初,全世界有超过135个国家签署禁雷条约。戴安娜作为当初带头呼吁的名人,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她不仅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呼吁大家捐款,自己也参与其中:早在1987年,她就把自己79件服装拍卖所得的350万英镑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

曾有记者问戴安娜这样一个问题:“你有想过,你会成为一个女王吗?”

那时的戴安娜已经和查尔斯分居,她笑了:“肯定不会。我想成为人民心目中的女王,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

在一定程度上,戴安娜做到了。尽管戴安娜被大小媒体曝光的情人绯闻让英国王室大为头疼,但英国的民众还是开始称呼戴安娜为“人民的王妃”,因为她一改英国王室高高在上的形象,愿意走到街头和路边,愿意走进医院和学校,发自内心地和普通百姓交流,并身体力行地去做慈善。

但是,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到了尽头。

1996年7月15日,伦敦高级法院民事第一庭的书记员开始宣读那张长长的离婚申请名单,当他读到第31对申请离婚的夫妇姓名的时候,不禁停顿了一下:“威尔士王子殿下和戴安娜公主殿下。”

戴安娜访问德文郡的卡尔顿,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在解释离婚原因的表格内,查尔斯写道:“存在不可弥合的分歧。1993年11月首相宣布我们正式分居。”(查尔斯把1992年12月分居,错写成了1993年11月。)

离婚申请人是查尔斯,所以他缴纳了80英镑的手续费。

夫妇两人均没有到庭。

王子与公主的故事结束了。

13个月后,戴安娜香消玉殒。

7

8月31日凌晨的那场车祸,毫无疑问引来了很多质疑。

当天晚上,戴安娜并非一个人。她和她当时交往的富二代男友多迪·费伊德一起钻入了奔驰车,同行的还有司机和一名保镖。为了不受到等候在酒店外的“狗仔队”骚扰,之前还有几辆相同的奔驰车相继开出,希望成为“饵车”,但是没有成功。

汽车撞上水泥柱的时候,司机和多迪当场身亡,保镖是车里唯一系着安全带的人,所以他最后幸存(但之后一直保持沉默),戴安娜胸腔大面积出血,但当时还有气息,如果抢救及时,是有可能挽回生命的。

可惜的是,紧随在后的“狗仔队”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救人,而是举起相机不停地拍照。

各种“阴谋论”随即出炉。

流传最广的,当属戴安娜是英国王室派人“干掉”的,因为传闻当时戴安娜已经怀有身孕,王室不希望看到威廉小王子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或妹妹,尤其是很有可能是穆斯林(多迪·费伊德是穆斯林)。

而其他的版本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有人说是英国特工出手,有人说是爱尔兰共和军出手,甚至还有人说是地雷生产商出手(因为戴安娜宣传禁雷)。

当然,还有寄托美好想法的猜测:戴安娜是诈死,她就此隐居了。

但无论有多少种版本的猜测,最终大家能接受的事实只有一个:戴安娜死了。

1997年9月6日,戴安娜的葬礼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英国王室所在的白金汉宫降半旗致哀。载着戴安娜灵柩的炮车在皇家护卫队和威尔士卫队的护送下,离开了她生前居住的肯辛顿宫。

英国民众为戴安娜献上的鲜花和哀思卡片

数百万来自伦敦和英国各地的民众沉默肃立,为戴安娜送行。很多民众举着戴安娜生前的照片,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