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利益分配,他们斗争了两百年(第18/20页)
在恐怖的日子里,许多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纷纷逃出罗马城,有的逃到西班牙,参加绥克斯都·庞培(已故庞培的儿子,也称小庞培)的领导集团;有的逃到希腊,加入了布鲁图、喀西约一伙。奴隶们有的趁机逃亡,有的成群结伙拿起武器到处打击大土地所有者。罗马实行的公敌政策,沉重地打击了大土地所有者,削弱了贵族势力。但是,这也引爆了新的内战。
公元前42年秋,安东尼和屋大维出兵希腊。10月,先遣部队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的腓力比。腓力比在爱琴海北岸,离海约12公里,坐落在一个小山上,城东有一山峡,叫萨彼尼亚山峡,是欧洲通向亚洲的一条重要道路,东西交往的必经之地,地势十分险要。安东尼的先遣部队就在这里扎营扼守。
布鲁图和喀西约得知安东尼、屋大维进军巴尔干半岛,便率军离开小亚细亚,进入色雷斯,向腓力比急速增援。因萨彼尼亚山峡已为敌方抢占,无法通过,他们便在当地向导带领下,通过崎岖的山路,绕道赶到腓力比。腓力比北面有两座小山,一南一北,相距不远。两山之间就是那条欧洲通向亚洲的大道。两山之南是沼泽地,一直延伸到海边。
布鲁图、喀西约看到两山的形势险要,就在那里扎了营。布鲁图率军驻守北山,喀西约防守南山。安东尼、屋大维见敌人已占据有利地形,只好在两山以西安营扎寨。这样,三个军营形成鼎足之势。
本来,安东尼和屋大维企图速战速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因为在恺撒被刺之后,小庞培曾被元老院任命为罗马海军司令,统率一支庞大的海军,控制着西地中海,同时,布鲁图和喀西约的部将率领着数百只战船封锁着巴尔干半岛,安东尼和屋大维难以取得粮食和后备部队的支援,战争长期拖延下去,就会造成被动局面。布鲁图和喀西约也看透了对方弱点,他们吸取老庞培失败的教训,采取了一种新的策略:长期拖延,避免作战,以饥饿消耗敌人,待敌人精疲力竭之时,战而胜之。尽管安东尼和屋大维一方一再挑战,布鲁图和喀西约就是闭营不出。双方多日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一天,安东尼忽生一计,决定在长着一人多高芦苇的沼泽地中修一条堤道,以截断敌人从海边通到营地的粮道,并派军队通过这条堤道绕到敌人后方,给予突然袭击。不料,道路修到第10天时就被喀西约发现了。他立刻采取对策,派人在他的营地到大海之间修一堵南北长墙,把安东尼军切为两段。安东尼对此勃然大怒,命令长墙两边的军队夹击喀西约军。喀西约军大乱。
安东尼趁机率领军队冒着敌人密雨般的投射物冲上前去,迅速占领了喀西约的军营。喀西约军大败,8000人阵亡。喀西约脱身逃向腓力比城,登城远望,只见城外尘土滚滚,遮天蔽日,自己的军营早已陷于敌人之手。
喀西约心灰意冷,命令手下的持矛者把他杀死。然而,他不知道,这时布鲁图击败了屋大维,占领了屋大维和安东尼的军营,他是没有任何理由绝望到一死了之的。
这次战役之后,布鲁图决定坚持既定的拖延策略,任凭敌人如何叫阵,就是闭营不出。几天后,布鲁图的手下实在不堪忍受辱骂,纷纷要求出战。布鲁图被迫应战。
安东尼和屋大维早就等在外面,一见敌人出营,立刻命令军队冲杀。布鲁图大败,退回营地的道路又被切断。最后,他退到一座小山上,希望整军再战,但军官们却要求议和。布鲁图感到大势已去,自杀而死,其军队投降了安东尼和屋大维。
腓力比战役结束后,安东尼去了小亚细亚,筹集奖励士兵的金钱;屋大维回到意大利,给士兵分配土地。无论从履行诺言,还是为了进一步战胜敌人来看,这些工作都是必须要做的。
屋大维回到意大利时,那里形势却十分严峻。一方面,17万老兵急于获得土地,常常掀起骚动,分配土地工作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将要失去土地的城市(共16个)的富人反对没收他们的土地,要求意大利各城市平均分摊这项负担,并要求赔偿失去土地者的损失。当时,地中海又控制在小庞培和布鲁图、喀西约旧部之手,意大利粮食来源被切断,陷于饥荒之中,局势一片混乱。
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屋大维当机立断,决定牺牲富人的利益,满足士兵的要求,坚持将16个城市的土地分给了士兵。这样,屋大维便赢得了老兵的支持,控制了局势。
但是,安东尼的弟弟执政官琉西阿斯·安东尼以及安东尼的妻子福尔维亚,对屋大维在意大利威信的提高非常不满。为了打击屋大维,恢复贵族势力,在公元前41年冬天,他们团结贵族和失去土地的富人,掀起了反屋大维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