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红军实施转移(第2/21页)

中共中央的这一表态迅速得到粤方回应,10月6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派潘健行(潘汉年)、何长工为代表,同陈济棠的代表杨幼敏、黄质文等在寻乌进行会谈。双方经过数日反复协商,达成了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和必要时可互相借道等5项协议。其中借道一条,言明红军有行动时事先将经过要点告诉陈济棠,陈部即后撤20公里让红军通过,红军保证不进入广东腹地。中共和粤方成立的这一协议,为红军的顺利突围转移准备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张闻天在《红色中华》发表的文章明确指出:“近来国民党内部的某些军阀,愿意同我们在反蒋方面进行某些条件的妥协,我们显然是不会拒绝利用这种机会的。”[434]长征开始后,中革军委给红军各军团指挥官发出指示,告之:“现我方正与广东谈判,让出我军西进道路,敌方已有某种允诺。故当粤军自愿的撤退时,我军应勿追击及俘其官兵;但这仅限于当其自愿撤退时,并绝不能因此而消弱警觉性及经常的战斗准备。”[435]事实上,长征初期,红军之所以能顺利实现转移,和粤方放开道路直接相关,蒋介石曾在日记中指称“粤陈纵匪祸国,何以见后世与天下”。[436]

突围方针确定后,8、9月间,中共中央在宣传、组织上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8月18日,中央红军机关刊物《红星》发表周恩来撰写的社论,提出:“我们更要在远殖的行动中增加我们的兵力,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求得在运动战中消灭更多的白军,我们要坚决挺进到敌人的后方去,利用敌人的空虚,大大的开展游击运动……创造新的苏区,创造新的红军,更多的吸引敌人的部队调回后方,求得整个的战略部署的变动。我们要反对对敌人后方的恐慌观念……要在抗日先遣队胜利的开展之形势下,时刻准备着全部出动去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战!”[437]这隐约透露出红军战略转移的信息。负责组织工作的李维汉回忆:“1934年7、8月间,博古把我找去,指着地图对我说:现在中央红军要转移了,到湘西洪江建立新的根据地。你到江西省委、粤赣省委去传达这个精神,让省委作好转移的准备,提出带走和留下的干部名单,报中央组织局……根据博古的嘱咐,我分别到江西省委、粤赣省委去传达。”[438]刘建华回忆,1934年8月底9月初,“按照中央局的部署,党省委和团省委派我带了两个人,到茶梓和乱石做党、团二线工作。所谓二线工作,即一线是公开的,随时准备跟随部队行动;二线是秘密的,准备在中央红军转移后,留在当地坚持斗争”。[439]9月4日,中革军委发出号令,要求:“发展更多的苏区于敌人背后,瓦解敌军,改变敌人的战略部署,把中央苏区革命先进的光荣事业扩大到全中国去,发展民族革命战争,开始与帝国主义直接作战,这是我们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基本方针。”[440]

9月1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执行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发出指示信,决定调整苏维埃机构,取消国民经济部、财政部、粮食部,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保卫局与裁判部可合并为肃反委员会”,并规定“在战争特别紧张的区域甚至苏维埃所有的各部都可以取消,而由个别同志直接负责去解决当前特别重要的战争问题”;“所有苏维埃机关中各种无用文件都应销毁”,“机关工作人员中的家属,应该另行安顿”,下级机关在“同上级领导机关脱离交通关系时,依然能够去进行工作”。这实际是在布置苏区失陷后的工作。29日,张闻天又发表《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一文,指出:“为了保卫苏区,粉碎五次‘围剿’,我们在苏区内部求得同敌人的主力决战,然而为了同样的目的,我们分出我们主力的一部分深入敌人的远后方,在那里发动广大的群众斗争,开展游击战争,解除敌人的武装,创造新的红军主力与新的苏区……我们有时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压迫之下,不能不暂时的放弃某些苏区与城市,缩短战线,集中力量,求得战术上的优势,以争取决战的胜利。”[441]文章发表于《红色中华》,是中央红军准备实行战略转移的第一个公开信号。

在中共中央积极准备撤离时,9月17日,博古致电共产国际,提出:“中央和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我们的总计划决定从10月初集中主要力量在江西的西南部对广东的力量实施进攻战役。最终目的是向湖南南部和湘桂两省的边境地区撤退。全部准备工作将于10月1日前完成,我们的力量将在这之前转移并部署在计划实施战役的地方。”[442]9月30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表示:“考虑到这样一个情况,即今后只在江西进行防御战是不可能取得对南京军队的决定性胜利的,我们同意你们将主力调往湖南的计划。”[443]这意味着中共的转移计划已得到共产国际的完全同意。10月8日,中共中央向新成立的苏区中央分局发出训令,提出在国民党军不断深入苏区的形势下,如果红军主力继续在缩小的苏区内部作战,“因为地域上的狭窄,使红军行动与供给补充上感觉困难,而损失我们最宝贵的有生力量,并且这也不是保卫苏区的有效的方法。因此,正确的反对敌人的战斗与澈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必须使红军主力突破敌人的封锁,深入敌人的后面去进攻敌人。这种战斗的方式似乎是退却的,但是却正相反,这才是进攻敌人,克服敌人堡垒主义,以取得胜利的重要方式。因为这样的行动,将在离开堡垒的地区中得到许多消灭敌人的战斗机会,解除敌人的武装壮大红军,在广大的新的区域中,散布苏维埃影响,创立新的苏区”。[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