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三分归隋 八 文帝兴陈

北朝上台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年轻帅气,南陈却拥立了一位看来有些显“老”的君主——三十八岁的陈文帝陈蒨。

陈武帝陈霸先虽然在战场上战无不克,但是却抵挡不住权力的诱惑,在尚未统一江南的情况下就急匆匆登上皇帝的宝座,致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据守在长沙一带的王僧辩部将王琳不买陈霸先的账,拒绝招降,并指挥战舰顺江而下,宣称为王僧辩报仇。本来这是两个军事派系的斗争,陈霸先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主动权,很容易获胜,然而他以陈代梁,就失去了政治的正确性,派去镇压王琳的军队也成了师出无名,王琳的地方军队反倒成了讨逆的义师。结果在沌口(今湖北汉阳西南),侯安都和周文育率领的陈军被指挥若定的王琳击败,大将周铁虎被杀,侯安都、周文育被俘,通过贿赂关押他们的太监才逃得性命。

陈武帝在位不到三年,至死也没完成小半壁江山的统一大业。江州(今江西九江)以西的长江中游,几乎全被王琳占领。王琳干脆把治所从湘州长沙迁到郢州(今湖北武昌),屯兵长江之上,并向江北的北齐称臣,把梁元帝的孙子、永嘉王萧庄迎到郢州(萧庄在之前的齐梁大战中,作为人质去了北齐),推为梁国皇帝,与陈国对抗。没曾想,后梁乘虚而入,抄了王琳的后路,攻占长沙等郡。如此一来,小小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三国并立:建康的陈、郢州的梁和荆州的后梁,两个附庸梁国分别是齐、周两国在南方的代言人。

于是重大的责任就落到了陈武帝的继任者——陈文帝的肩头。以此而言,陈文帝并非守成之君,实乃开创之主。

陈文帝陈蒨是陈武帝的哥哥陈道谭的长子。陈道谭死于侯景之乱,陈蒨被侯景关押,险遭毒手。侯景灭亡,陈蒨被陈武帝委以重任,打了不少漂亮仗,在朝中军中都很有名望。陈武帝有一个在世的小儿子陈昌,梁元帝建都江陵,陈霸先驻守京口,把陈昌和陈蒨的二弟陈顼一同留在江陵做“质子”,后来西魏攻陷江陵,两兄弟都被掳往西魏。所以陈武帝驾崩时,陈昌不在身边。章皇后寄望北周送回亲生儿子,迟迟不愿确定继承人,最后迫于中领军杜稜、中书侍郎蔡景历以及侯安都等武将的压力,不得已才补立遗诏,由时任临川王的陈蒨入继大统。

听说陈武帝去世,王琳大喜,趁陈蒨根基未稳之机,命部下孙玚守备郢州,自己率领水陆大军东征。北齐也派出大将慕容俨兵临江北,声援王琳。

王琳初战告捷,大破前来阻击的陈将吴明彻,乘胜进驻栅口(今安徽无为东南)。陈文帝不慌不忙,命太尉侯瑱与司空侯安都领兵抵御。

侯瑱与王琳曾经同为王僧辩手下部将,王僧辩死后,两人分道扬镳,一个拥陈,一个拥梁。侯瑱深晓王琳用兵之道,并不与他硬拼,督统各军在江东的芜湖与王琳相持,从头一年的十一月拖到了第二年的二月。

春天一到,江水暴长,王琳的船队声势浩大,发起进攻,侯瑱率陈军沉着应战,成功拦截。王琳船只受损,退保西岸。就在这时,郢州方面传来快报,觊觎已久的北周和后梁发现郢州空虚,派荆州刺史史宁领兵几万突袭,军情紧急。

王琳进退两难,假若回兵救郢州,且不说来不来得及,手下士兵一旦知情,弄不好就不战而溃。他把心一横,下令急行军,打算先灭了陈国再说。时逢西南风大作,从芜湖往下的一段长江正好是东北流向,王琳处于顺风,自以为“天助我也”,不顾一切地扑向建康。

王琳没有想到,侯瑱绝非一介武夫,而是个很懂随机应变的人。他在江边看得真切,轻轻让过王琳的船队,然后跟在屁股后面追打,这样一来,西南风反被侯瑱利用。王琳的士兵向陈军投掷火把,大风一吹,火都烧向王琳军,陈军啥事儿没有。侯瑱又用小船快速撞击敌船,洒上高热的熔铁,王琳的船队顿成一片火海,死伤惨重。

江中的水军向西溃败,来接应的齐军还不明白怎么回事,两军在岸上踩成一团,自相践踏,陷进芦苇丛的泥沼里。王琳带了十几个亲随乘小船狼狈不堪地逃到湓城(今江西九江),也不敢回郢州(都不知现在是姓梁还是姓周了),护送着萧庄投北齐去了。

其实,郢州在孙玚的带领下倒是战绩不小,几千守兵硬是扛住了北周的大军。本来指望王琳全胜凯旋,大家一起欢庆,谁料想王琳一去不返,陈国的大军乘胜追来。北周眼见这便宜不好占,无奈解围。上司王琳跑了,陈军又士气正盛,孙玚知道守也无益,便流泪开城,向陈军投降。

困扰多年的外敌一朝消灭,陈文帝正要庆贺,北周的宇文护就给他送上一份“贺礼”——堂弟陈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