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侯景之乱 三 各怀鬼胎

梁武帝对待兄弟和侄子尚且如此放任自流,对亲生儿子那更是宽纵得一塌糊涂,无以复加。其直接后果,是导致皇子问题成为毁灭南梁王朝的主要因素之一。

梁武帝共有八个儿子,依次是:萧统、萧综、萧纲、萧绩、萧续、萧纶、萧绎、萧纪。其中萧统、萧纲、萧续三兄弟同为丁贵嫔所生,其余五子,分别出自五位妃子。次子萧综我们以前提过,母亲为萧宝卷宠妃吴淑媛,因此利用领兵北伐的良机,投入北魏。梁武帝一度断绝了与他的父子关系,剥夺他的爵位封土。后来萧综客死他乡,梁武帝怀念这个“儿子”,又恢复了他的名誉,派人秘密潜入北朝,盗取他的灵柩,回建康安葬。

中国的皇权时代,从秦始皇算起,到宣统皇帝,两千一百多年中,绵延不断。然而比梁武帝享寿更长的,仅有清朝的乾隆皇帝一人。皇帝的寿命,常常比皇帝的品德才干更能影响皇朝的稳定性,不少皇朝的衰亡是源于皇位更迭的过于频繁,刘宋和南齐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可是皇帝的寿命过长也不见得是好事,清朝的衰落,与乾隆皇帝倚老卖老、固步自封不无关系;梁国也是如此,梁武帝如果少活二十岁,江南百姓的命运或许不会那么糟。

梁武帝即位后所封的太子萧统,即昭明太子,口碑相当不错。

关于昭明太子的传说故事很多。相传他出生时,形貌奇异,右手紧握,谁都无法掰开。梁武帝担心他是残疾,终日愁眉不展,有位大臣建议,张榜天下,招纳名医诊治。榜文一贴出去,第二天就有人来揭榜,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鼎鼎大名的文豪沈约。沈约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看小萧统,有趣的事,萧统的小手被他轻轻一掰就分开了。梁武帝大喜,便拜沈约为太子的老师,沈约在自己家乡造了一座书馆,专心教小萧统读书。这个书馆,就位于今天浙江桐乡的乌镇。“昭明太子读书处”遗迹至今残存,也算是江南保留不多的六朝风物。

其实这个传说经不起推敲,它最大的漏洞是,萧统于齐和帝中兴元年(公元501年)出生在襄阳,当时梁武帝还在进攻萧宝卷的途中,不可能有精力去掰萧统的小手,更不可能以皇帝之身,张贴皇榜。不过,传说的确寄托了千年来文人对于昭明太子的美好遐思,昭明太子也的确具备集文人、皇子于一身的理想形象。

昭明太子自幼才智非凡,三岁读《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十岁就能开堂讲儒家经学,属于神童级别。他成年后更是酷爱读书,过目不忘,出口成章。这里还有段佳话,有一次,萧统与一些名士在后池泛舟,番禺侯萧轨兴致很高,就说:“此处应当有伎人奏乐伴舞。”萧统不予答复,脱口吟诵晋代诗人左思的《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萧轨惭愧不已,无语以对。

萧统藏书数万卷,好与文人交往,他所主编的《文选》(也称《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他仁厚孝义,对仆人从不责罚,还多次减免判罚不当的重罪;遇到雨雪灾,就派手下大街小巷地体察民情,对于贫困家庭、受灾游民,都发放粮食棉衣救助,因此深得民心。

遗憾的是,这位人望颇高的太子却因为小人的构陷,受到了梁武帝的猜疑。

普通七年(公元526年),萧统的生母丁贵嫔去世。萧统派人买了块好墓地,将要斩草下葬时,有个卖地的找到梁武帝身边的太监俞三副,许诺说如果能把自己的地卖三百万钱,便将其中的一百万钱给俞三副作为报答。俞三副贪财,便密奏梁武帝,说太子所选的墓地风水不好,某块土地是吉地,对皇帝有利。梁武帝一听,对我有利,那就买吧,便宜就让俞三副给赚去了。

安葬了丁贵嫔,一个看风水的道士对萧统说:“太妃的墓地对你不利,若要避祸,就得厌伏。”“厌伏”是巫术的一种,是用一物压一物的方法来作咒。萧统按照道士的指示,在丁贵嫔墓侧的长子之位埋下了腊鹅等物品。

没想到太监出来捣乱。太子宫中有个内侍太监叫作鲍邈之,嫉妒另一位太监魏雅更受太子喜爱,心里不平衡,向梁武帝告密状,说:“魏雅勾结道士,为太子厌祷,在墓地里作手脚,诅咒陛下。”

梁武帝一查,果然在丁贵嫔的墓地里发现了腊鹅等物。利用巫术谋逆是宫廷大忌,非同小可,梁武帝本想彻底查清此事,幸亏侍中徐勉从中劝止,只诛杀了道士。

经此一事,梁武帝对于萧统的好感与信任度大幅下降,有了更换太子的想法,萧统终日忧惧不安。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他在后池游玩,因采摘莲花而落水染疾,病情迅速转重,不治而终,年仅三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