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慕容鲜卑 九 成汉衰落(第2/3页)

东晋的这些将领,一个个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碰上北方后赵等国的进攻往往一溃千里,却把心思都用在“窝里斗”上了。北方虽然大乱,终究还是不同民族之间的争斗,而南方的内乱,则全是汉人自己的明争暗斗,虽比不上“八王之乱”时那么乱,但每次也得斗个你死我活。想想建康城也够惨的,建国之初就给蹂躏了两回,还全是给自己人搞的,汉人的野蛮劲,一点不亚于北方的胡人。

石虎看清了东晋的弱势,亲自给西南汉国的君主李寿写信,共约瓜分江南之事。这个汉国就是当初李雄的成国,而国号的更改,原来也经历了一番宫廷争斗。

李雄在位三十一年,执政以宽厚著称,刑法简约,蜀中成为当时的一块“乐土”,各地来投奔的名士不少。

但到了玉衡二十四年(公元334年),李雄头上忽然生了一个疮,导致全身旧伤复发,脓疮迸裂,不治而亡。

太子李班是李雄的哥哥李荡之子,是个仁孝之人,却不是做皇帝的材料。李雄死后,他虽即帝位,却一心只在殡宫中服丧,将朝中政事都交给他的叔父、李雄的堂弟建宁王李寿处理。

这时,李雄的亲儿子车骑将军李越奔丧回成都。他认为李班并非李雄亲生,心有不服,就和他的弟弟安东将军李期暗中策划推翻李班。

李班之弟李玝对此有所察觉,劝李班把李越和李期打发到外地,以免留在成都生事。李班却认为李雄尚未下葬,不忍心下令,还对李越等人诚心相待,反而觉得李玝太过多疑,把他派到涪城去镇守。

李越却不懂感恩戴德,他乘李班晚上在殡宫中哭丧的机会,将他杀死,同时又杀死其兄李都,奉李期为皇帝,改元玉恒,这也就是成幽公。

李期即位后,任用自己的兄弟李越、李霸及亲信景骞、许涪等,将李寿等人派往外地。

李期荒淫无度,滥杀无辜,所作所为和他的父亲完全相反,成国的政治开始败坏。李期的哥哥李霸、李保无病而死,宫中传说是李期毒杀,这引起了大臣们的恐惧和不安。接着李期又鸩杀了李寿的养弟安北将军李攸,为最后除掉“眼中钉”李寿做准备。

李期与李越、景骞等人谋划突袭李寿,并约定以焚烧成都市桥为号发兵。李期不放心,又几次派许涪前往李寿住所,刺探他的动静。

李寿也是个十分机警的人,李期即位后,他感到杀机四伏。有个巴西的壮士龚壮,父亲和叔叔都被李雄的父亲李特所杀,一直想找李特的子孙报仇。李寿与他结交甚厚,龚壮怂恿他西取成都,成就大业,李寿听后终于下定决心,以攻代守。

成幽公玉恒五年(公元338年),李寿假造了妹夫任调的来信,信中说李期要加害他,将这封信交给手下将士看。将士们群情激愤,李寿便以将军李弈为先锋,率一万大军从驻守的涪城前去攻打成都。

李期哪里能料到李寿的行动如此之快,成都城内根本未曾设置防备。李寿的世子李势正在朝中做翊军校尉,这一来就成了内应,他打开城门迎接李寿军队,李寿派兵守在宫门。

还没召集起军队的李期成了瓮中之鳖,尴尬之余,只好派人犒劳李寿的军队。李寿先上奏李越、景骞等人乱政,将这些李期的同党亲信全部除掉,然后又假传太后之命,废李期为邛都县公,软禁在冷宫中。

李期失势,在寂寞中哀叹说:“天下之主如今却成了一个小小的县公,还不如死啊!”就自缢而死。

李寿消灭了李期的势力,大臣罗恒、解思明等人劝他不要再做皇帝,改称成都王,向东晋称藩;而妹夫任调等则劝他称帝。

李寿就让占卜师给他算命,占卜师的结论是:“可做数年的天子。”

任调高兴地说:“天子做一天也够了,何况数年呢!”

解思明摇头道:“数年的天子,怎么比得上百世的诸侯呢!”

李寿回答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把称帝视为“道”,而且坦白地说出来,李寿的价值观的确很有意思。)

李寿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汉,改元汉兴。因为这个汉国就是从前的成国,为了和西汉、东汉、蜀汉等其他诸汉区别开来,历史上把李寿的这个汉国称为“成汉”。在十六国中,成国和成汉是同一个国家。

尽管李寿改了国号,并努力把成汉恢复到李雄在位时的状况,然而经过连续三朝的变乱,成汉的颓势已经不可阻挡,关于称帝一事也已遭到朝中大臣的质疑。

石虎向李寿要求共灭东晋,李寿本人十分激动,并征集兵粮,亲自主持阅兵仪式,但在阅兵式上以解思明为首的大臣们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苦谏李寿,李寿终于下令中止伐晋的准备,从大臣到普通士兵一齐高呼“万岁”,可以看出到了这个时候,成汉已经自身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