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永嘉之乱 十四 汉宫之变(第2/2页)

大臣王易、陈元达等人上表苦谏,这回刘聪是谁也听不进去了,还把上表交给太监们看,笑着说:“陈元达这帮人简直成呆子了。”

王易直谏受阻,忧郁而死。陈元达为此大哭,叹道:“我既然再也不能说话了,还有什么意义在这世上苟且偷生呢?”他就自杀了。

(呜呼,陈元达这位出身匈奴部族的知识分子,见证了匈奴汉国兴起的蓬勃,也见证了统治者腐化所导致的帝国的迅速衰败,眼见得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因为不能吸取前朝失败的教训,仅仅几年后就重蹈覆辙。敢于直谏、善于直谏的大臣因不能再谏而死,天下痛苦,莫过于此。)

刘粲利用太监的力量扫除了宫中的异己力量,就把目标转向了皇太弟刘乂。

他派人向刘乂假传诏书,说京师将有兵变,要穿戴盔甲以防不测,刘乂果然上当。

刘粲将消息告知靳准等人。靳准马上向刘聪进言:“刘乂欲谋反,都已经准备好盔甲了!”

刘聪大惊,派兵赶往东宫,果然如此。

刘聪当然大怒,将尚不知情的刘乂废为北海王,王沈等人乘机将与自己有怨的人大杀一批。刘乂最终也被刘粲、靳准合谋杀害。

经过一番折腾,刘粲被立为皇太子,而靳准也掌握了国中大权,博取了刘聪的充分信任。

汉麟嘉三年(公元318年),刘聪病死,临终前他想召手握重兵的刘曜和石勒到国都平阳辅政,两人当然是“固辞不受”。

刘粲继位,当然重用靳准,靳准又一次利用刘粲之手铲除刘氏宗族中的异己分子,大杀在朝中任职的刘氏诸王。

刘粲的荒唐程度,一点不亚于其老子,靳准很快就得到了军国大事的决策权。

仅仅一个月后,靳准领兵进入皇宫,将刘粲杀死,同时将刘氏一族不分老幼全部处斩,连刘聪的尸体也没逃过此劫,被挖出来斩成两段。

(刘聪生前生活糜烂,死后落得尸首糜烂的下场,真是报应不爽。刘渊一族,下场如此之惨,与十六国时期深深的民族矛盾是分不开的,石勒大杀晋朝宗亲是一次,而这一回又是一次,在整个十六国时期,这样的大杀戮还会有很多次。)

靳准自称大将军、汉天王,他觉得自己作为汉人,消灭了胡人的政权,定会得到汉人政权晋国的支持,于是又向晋称藩。

靳准经过宫中的一番争斗后终于获胜,但却将自己置于众矢之的,而他好像还没意识到自己在军事上根本抵挡不住他的对手。正当靳准在宫中大肆杀戮的时候,两支精锐的部队正由刘曜和石勒率领,分别从长安和襄国,向平阳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