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十六章 决战泗川(第3/6页)

董一元有点莫名其妙。

按说打仗不是请客吃饭,这样子算是怎么回事儿?投降?示好?

还没等他弄明白,一位朝鲜老大爷已经颤颤巍巍地走向前来,说道:“我们自己人的军队终于来了,倭人真的是太可怕了,杀烧劫掠无恶不作,现在正在距这里不远处的泗川城内严阵以待,我们多亏了你们,才终于被解救了出来,这里也没什么好东西,无论如何请各位吃点,解解远征的疲劳吧!”

赶了那么多路,正是肚子饿的时候,现在的酒菜算是来得恰好。

一阵风卷残云后,董一元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晋州城内,还有多少军粮?”

事实上,中路军虽然人数最多,但是带的粮食却很少,按照董一元原本的计划,是拿下晋州城之后,将城内的余粮如数充为自己的军粮,然后再像麻贵围蔚山一样将岛津义弘给围死,这样一来既节约了战斗成本,又免去了从后方运输的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正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位朝鲜大爷面露难色地表示,晋州城内的粮食早就被岛津义弘给运走了,所剩下的不过寥寥几百石而已。

看着董一元犯难,老大爷又不失时机地透露了一个秘密。晋州城外有一条南江(今吉湖江),顺流直下不过数里,就是泗川老城,那里有一个日本人的粮仓,里面粮食的总数,至少有那么一万石。

联军众将士听闻后立刻眼露喜色,董一元也当即下令,全军加快步伐,先夺粮仓,再图泗川。

他被坑了。

百姓代表也好,放弃晋州城不战而退也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岛津义弘作战计划中的一部分,作战计划的官方称谓叫做“钓野伏”。

钓野伏,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战术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兵力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作为诱饵,引诱敌人至指定地点,这个叫做“钓”;另外两部分分别埋伏在指定地点的左右,等对方到了,再从两侧突袭,这个叫做“野伏”。

长年以来,义弘正是用此战术,才在整个九州岛屡战屡胜,先后数次以寡胜众,立下赫赫战功的。

然而,由于人数、地理环境以及时机运气等方面的限制,钓野伏真正实行起来是相当困难的,而在战国时代的日本,能够成功实施该华丽战术的,除了岛津没有第二家。换言之,这是萨摩岛津的家传绝学。

为了保证计划万无一失,顺利将敌军钓过来,岛津义弘在诱饵的准备方面,做了慎重的考虑。

首先就是那座位于泗川老城附近的粮仓。

他知道,缺乏军粮的董一元一定会先奔着那里而来的。

但是仅这一点还不够,因为岛津义弘并不准备在粮仓前跟对手决战,他心中真正希望的决战地点,是泗川新城,也就是他的大本营,至于那一万石粮食,当然也是绝对不能留给董一元他们的。

所以必须再要一支诱饵部队,将敌人给引到泗川新城跟前来,顺便再把粮仓给烧了。

这听起来实在有些天方夜谭。

因为该部队的工作内容,就是要随着敌人的行动进行挑衅,并要一时拖住敌人,以便本阵的岛津义弘进行最后的备战工作,可又不能像敢死队般拼命,不仅如此,那堆让对方盼望已久的粮食虽说一定要烧毁,可是又不能过早地动手,不然会让敌人过早地失去目标,便不能圆满地完成引诱工作,必须要等到引诱任务圆满完成,主力部队随时能够出击有效打击敌人的时候,再把粮食烧毁然后自己撤退……

这种需要左右兼顾的事情,暂且不说难度系数大,就算真的做完了,能不能活着回来也是一说。

可不做又不行。

所以,担当此次重任的,势必是要万里挑一的猛人。

好在萨摩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猛人。

猛人的名字叫做川上忠实。

忠实所在的川上家族,是岛津家族的旁支。岛津义久和义弘的父亲贵久,在正式成为萨摩大隅两国的主人之前,是串木野地方方圆三十町步(一町步为9917平方米)的小豪族。而忠实的父亲忠克,一开始是从属于萨州岛津家(贵久是伊作岛津家的)的岛津实久。在天文八年(公元1539年)贵久起兵征服萨摩大隅的时候归顺,一度曾被流放,不久又被召回,成了贵久以及下一代领主义久的家臣。

忠实作为其子,年少的时候就以武勇而闻名,在岛津家对筑紫家的征战中屡屡立功,深得义弘的信任。

这次义弘给了他八百人。

最后能有多少生还的,谁也不知道。

数日后,联军杀至泗川老城下,先头部队是在第一次蔚山战役中担任殿后的强人茅国器、原李如松手下亲将的猛人李宁以及所率兵马一万余人。

两位将领到达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寻找泗川老城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