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十二章 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第2/4页)

其实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快完蛋了。

或许你会觉得,这刚刚统一了日本,全国人民正斗志昂扬地要建设新日本,可谓形势一片大好,怎么就快完蛋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了战争,所以上到盔甲下到草鞋,订单逐渐减少,甚至有消失的迹象。至于铁炮、大炮、刀枪剑戟等兵器的贩卖,那更是因秀吉提出的“狩刀令”而几乎绝迹。运输事业也变得后继无人,马商人、造城工、木材商人、铁炮制造等原本属于热门的行业,现在也纷纷出现了失业者,变得无人问津。

当然,最大的失业群体还是那些手里拿着刀的职业军人——武士。

而商人们的处境自然也是一团糟,原以为终于迎来了太平盛世,可以和气生财的生意人,很快就发现自己放出去的债,都收不回来了。

这是当然的。

原本在战国时代,尽管被借走了大额的军资,可是一旦打了胜仗拿到了封赏的金钱和领地,就能立刻归还,现在一下子没仗打了,自然也就不存在类似投机式的领地盈利,那么那些已经被放出去的贷款,别说是本金了,就连利息的索取都变得渺茫了。

最糟糕的还不在这里。

失业率的上涨导致了无所事事的人增多,虽说这些人尽管整天没事儿干,看起来蛮幸福的,可与此同时他们也必须得饿肚子了。当然,有很多人是不甘心自己就这么饿着的,于是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治安的恶化。

对于一个新政权,治安恶化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搞得不好就会触动新生政权的根基。所以,面对日益恶化的形势,秀吉以及其家臣们,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对策了。

然而,这些只有在和平时代才会出现的不景气,是经历了百年战乱的日本没碰到过的,谁都没有这个能力或者说这个经验去面对它。除了一个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石田三成。

石田三成,虽然当年不过三十出头,但却已然是整个丰臣政权之下的头号文官了。

丰臣家政权建立之后所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一直都由三成在解决,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灾赈灾,有贼抓贼,可没过多久他就觉得自己很有可能在做无用功,哪怕活活累死,都不可能根治眼下的问题。

在一番苦思冥想之后,三成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想迅速摆脱现在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一场战争,夺取新的领地。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浅显易懂的道理,失业的都是吃战争饭的,发动战争就等于让这群人重新有了活儿干,自然也就不会整天想着挖丰臣家政权的墙角了。

而夺取领地,也就是当时以及后来在欧洲世界非常流行的一种行为——开拓殖民地。总的来说,夺取的殖民地的财富物产,只需一部分便能清算和大商家的残留贷款,剩下的资金可以让日本彻底摆脱靠战争过日子的局面,也就是工矿业、农业、商业变成和平产业的转换。

最后要做的,就是选一块合适的目标,作为自己战争的对象。

选来选去,选中了朝鲜。

当年放眼整个亚洲,南洋诸国早就有成为欧洲列强势力范围的趋势,动不得;即便侥幸有几个还没被插上欧罗巴旗帜的,那也多住着生产力低下,且不文明、未开化的土著原始人。

最后只能看西北方向了,正西面,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大的明帝国,秀吉是不会想到去主动侵略明王朝来给自己作殖民地的。

唯独能欺负的,也就朝鲜了。

当时的朝鲜,已经历经和平时光两百余年,举国普遍重文轻武。据说如果一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学文一个学武的话,学文的那个会受到全家的疼爱;而学武的,只能如仆人一般为自己的兄弟端茶送水。

如此一来,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去当兵的家伙,自然也就是图个混饭,素质极差,打仗基本不行。

不过朝鲜人搞政治斗争,那倒还真有一套。国家不大,但小朝廷里分成了东人党和西人党,东西对战一段时间后,从东人党内又分裂出了南人党和北人党,着实有将朝廷变成麻将馆的趋势。

而且,在数百年来中土大唐的熏陶下,朝鲜也算是个比较富裕的小国了。总的来说,还是有点家底可供打劫的,更何况日朝两国相邻相近,真的殖民起来,也方便不少。

方针既定,那就行动吧。

公元1592年,春夏交替之际,丰臣秀吉动员整整三十万大军,陆续赶到了远征基地名护屋,不过要渡海打仗的只有一半,剩下的一半是后备力量,留守就行。

同时,日本人还准备了十二字作战口号:“水陆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