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四章 徐福根本没有到过日本(第2/7页)

一切的证据,似乎都表明,徐福极有可能去了日本,而且还极有可能是日本最初的统治者,或者是日本文明之祖。

这是真的吗?

我们一条一条地来分析吧。

首先是《义楚六帖》里的那段话。

这话虽然挺长,但真正涉及主题的只有两点:第一,徐福到了日本之后,把尚无名号的富士山命名为蓬莱山;第二,徐福和他随行的那伙人在日本繁衍子孙,并称秦氏。

富士山大家都知道,是日本的国山;而蓬莱山则是中国传说中的仙山,据说上面住着神仙,不过虽然著名,但千百年来却并无一人知道此山究竟在何处,书里也一般只能讲个大概,说是在渤海那里,当年汉武帝曾东巡寻找,费了很大的工夫却仍是一无所获,只能在渤海海边造了一座小城,命其为“蓬莱”,聊以安慰,那就是现在的蓬莱市。

而蓬莱山与富士山这两座山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在上古时代都以盛产长生不老药而著称。

蓬莱就不说了,徐福正是冲着药才东渡的;而富士山,其实还有个名字,叫不死山(日语中富士音近不死),能得此名,全都因为盛传那里出产不死之药。

那么,蓬莱山有没有可能就是富士山呢?如果两座山其实是一座山的话,那徐福到日本起山名这一行为自然也就能说得通了。

很遗憾,虽然至今也没有人知道蓬莱山到底是哪座,但至少可以肯定它绝非富士山。

中国方面自不必说,除了义楚之外基本就没什么人把富士山当蓬莱山的,倒是有人把整个日本都认为是蓬莱仙岛的,或者将其称为瀛洲。

瀛洲是和蓬莱齐名的仙地,自古就有蓬莱、瀛洲、方丈,并称三神山。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来辟个谣了。

由于瀛洲这个叫法,故而使得很多人都浮想联翩:徐福当年要去仙山求药,虽然主攻目标是蓬莱,可瀛洲也是跟蓬莱一个级别的地方啊,肯定也住神仙、产神药不是?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徐福到了日本之后以为自己到了瀛洲,于是便以仙山作为其别称呢?

个人认为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为瀛洲从来都不是日本的正规叫法,正确的应该叫东瀛,而东瀛的意思指的是“位于东面大海上的国家”,和仙山瀛洲无任何瓜葛,并且东瀛二字一般认为是清朝才开始有的称呼。

而日本那边,也从来都不觉得富士山就是蓬莱山,早在公元10世纪初,蓬莱山和富士山就作为两座不同的山同时出现在日本的一本书中。那本书的名字叫《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文学作品。

所谓物语文学,其实也是国风文化的产物,正经的说法是日本特有的一种古典文学体裁,在文字表达形式上,受了中国六朝以及隋唐时代传奇文学的影响,其巅峰之作我们提过,就是《源氏物语》。

《竹取物语》的故事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的某个地方住着一个以砍竹子卖竹子为生的老头。有一天,老头又带着砍刀上山谋生了,在奋力砍倒了一棵粗大且冒着五彩光芒的竹子后,他惊异地发现,里面居然睡着一个女婴。

老头认为这是天意,于是便把那婴儿抱回家中抚养。说来也怪,自那天起,他每天都能在那根被砍剩了一半但还依然冒着光芒的竹筒里找到些许黄金。久而久之,他们家脱离了贫苦,奔向了富裕的康庄大道,而那个女孩也越长越漂亮,仅仅三个月,就女大十八变地从婴儿长成了亭亭玉立远近闻名的美人。

老人给她取名辉夜姬。

美人的出现当然会招来追求者,听说了辉夜姬的美貌之后,下至地方上至中央的各路王孙都纷纷前来求婚,不过却无一例外地被拒之门外——他们的遭遇相当一致,连姑娘的面都没见上一回就被挡了回去。

然而,还是有五个人坚持了下来,他们都是权倾朝野、万人之上的王公贵胄,分别为石作王子、车持王子、右大臣安倍御主人、大纳言大伴御行和中纳言石上麻吕足。

这五个人的原型都是日本飞鸟奈良时代权倾一时的大人物,比如车持王子的原型就是藤原镰足的儿子,藤原仲麻吕的爷爷藤原不比等,车持这个名字,是因为不比等母姓车持。

而在物语里,他们同样是五个千万人之上的狠角色。

面对着权贵五人组的死缠烂打,辉夜姬却并不动心,确切讲是不屑一顾,实在被追得紧了,才不得不让人传出话来,说只要你们中间能有人满足我的条件,那本姑娘就跟他来往。

她开出的条件是要五件宝贝:佛祖用过的石钵、蓬莱山的玉枝、大中华的火鼠裘、龙头上的五色玉,还有燕子巢里的子安贝。

佛祖用过的石钵就是如来佛当年盛饭化缘用过的碗,根据故事设定,在天竺国;蓬莱山的玉枝,指的是中国的蓬莱山上有一棵神树,金枝银叶还结出白玉的果实;火鼠裘就是火鼠皮做的衣服,火红色并且放火;龙头上的五色玉就是神龙头上的一颗五色玉珠。至于最后的子安贝,其实就是宝贝——不是金银财宝的那个宝贝,而是贝类的一种,相传燕子喜欢把这种东西放在自己的巢穴里,而人要是有了,只要在生孩子时让产妇紧紧握住,那么必然能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