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章 中日初战白村江(第9/13页)
经过两三年的苦战,两地先后于齐明五年(公元659年)和齐明六年(公元660年)被彻底平定。
就在肃慎被摆平的同一年,新罗联合大唐,向百济发起了进攻,仅仅五个月,王城就被攻了下来,国君义慈王投降,百济国宣告灭亡。
百济亡国的主要原因出在国君义慈王本人身上,这人是当时全亚洲出了名的昏君加暴君,关于他的斑斑劣迹简直是罄竹难书。比如有一年国家饥荒,这位仁兄自己照旧花天酒地,不开仓放粮也就罢了,还把前来劝谏要求拯救灾民的大臣们杀了个精光。所以在攻下王城之后,唐军将领特地立碑一块,内容主要是十六个字:外弃直臣,内信妖言,惩杀忠良,咎由自取。
然而,尽管百济国就这么没了,但国民却还在,即便义慈王在位的时候常常视大伙如草芥,可不管怎么样,这亡了国没了根的滋味毕竟不好受,所以一些百济的遗老遗少们纷纷出钱出力,四处招募义军,准备光复祖国。
百济复国军的总司令叫鬼室福信,他是义慈王的从兄弟。
但既然连正规军都被打垮了,这临时拼凑的乡勇游击队当然就更不用提了。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在鬼室福信的带领下,一些尚未被攻下的百济城池纷纷加入他们的队伍然后也打了几次胜仗,但随着唐罗联军对百济残余势力扫荡工作的展开,这伙人很快就支撑不住了,无奈之下只能遣使入倭,请求援助,顺便再要他们把扶余丰璋给送回来,想立他为新的百济王。
使者到达飞鸟之后,倭国朝廷上下马上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应对策略。
把扶余丰璋送回去这个好说,但关键是要不要援助百济,说白了就是要不要为了百济和新罗乃至大唐开战。
虽然此时最大的反战派孝德天皇已不在世了,但飞鸟朝中仍有不少人反对和大唐动武,理由很简单:打不过。
想想也是,当年百济把王子送过来当人质的时候说得好好的,是一旦新罗和唐朝打过来了,让倭国出兵相救,可现如今别说救了,还没反应过来这百济国就被灭了,这种战斗力谁敢惹?
但更多的人却觉得如果就此坐视倭国在朝鲜半岛唯一的势力范围消失,那今后必定将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他们也相信,虽然大唐确实很强,但历经大化改新的倭国,也不会弱。
因为不管怎么说,即便没有乌鸦变凤凰那般的脱胎换骨,但通过这场变革而让国力增强了不少也是真的,至少乌鸦差不多快要变成小黑鹰了,所以主战派们自信满满地表示,即便大唐横插一脚,我大倭的那些经过改新的兵勇防人们,也绝不会败下阵来。
两个国家,一个打百济只用了半年不到,另一个打个北海道外加库页岛这种原始部落都花了两三年,这两拨人要是放在一块儿对阵,你说谁会赢?
但齐明天皇仍是下令出兵半岛,为了鼓舞军心,老太太还决定御驾亲征。
是她不明白吗?不是。
就在这一年的早些时候,高句丽也派了使者到倭国,并送来一封信,说如果倭国出兵百济的话,我大高句丽也愿意在适当的时候助一臂之力。
落款人是著名的泉盖苏文,当年被女王用来打比方教育过苏我入鹿的那位。
虽然女王不怎么待见他,可泉盖苏文是狠角色却不假,如果有他相助,那么这一场对大唐的战争,兴许有的打。
抱着这样想法,齐明七年(公元661年),齐明天皇率部西行,当年五月,第一批倭军先遣部队总共一万多人一百七十余艘船在指挥官朴市秦造田来津等人的率领下先行离倭,护送扶余丰璋前往百济。
朴市秦造田来津这个名字可能有点怪,我简单说明一下,此人姓朴市秦造,听起来有点像韩国人,实际上却是中华后裔,乃是渡来人秦氏的子孙。
同月,女王抵达了位于今天福冈县内的朝仓宫,然后一病不起。
这也难怪,本来就已经六十八岁高龄的老太太,在医疗不发达的时代长途跋涉,当然身体要吃不消。
七月二十四日,女王驾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大兄泪满襟。中大兄王子是个孝子,本来这大王的位置怎么着也该轮着他坐了,可他却偏偏不肯上位,表示自己先要守孝七年,等七年过后,再登宝座。
王位继承人行大王之实却不登大王之位,专业名词叫做“称制”,在日本历史上只有两例,一例男一例女,男的是中大兄,史称天智天皇,女的则是后来的持统天皇。
称制归称制,该干的活还是得干。
天智称制元年(公元662年),第二批倭军也出发了,这是主力部队,总共两万七千人,带队的是当年平定虾夷肃慎的名将阿倍比罗夫,带战船七百余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