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七章 圣德太子与“冠位十二阶”(第6/8页)

你不是爱佛法吗?管人家偷鸡作甚?

有一天慧慈实在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困惑,于是便开口问了厩户王子。

而王子的答案却让他颇感意外。

“我要以大隋的官制和法律为基础,制定一部我们倭国自己的制度和律法。”

“但是……”慧慈一脸惊惶。他本来想说的是您虽贵为王子、太子,甚至还是摄政,可到底不过是苏我马子用来当幌子的傀儡,制定官制律法这种大事,恐怕很难一个人说了算的。但想想这话实在有些伤人,故而虽然开了口但终究还是没把话续下去。

而厩户王子却毫不在意地摆出了一副笑脸:“如果老师您有空担心苏我马子,那还不如多教我点大隋朝的法律条文呢。”

慧慈尽管不知王子的这一份自信从何而来,但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些年经过两人的多次接触,眼前的这家伙天资聪慧不说,平日里为人处世也颇有手腕,或许真有办法对付苏我马子呢,更何况为国家定制度本身也算好事,自己又何必咸吃萝卜淡操心。

于是他将手头佛经一放,又继续开始跟厩户王子说起在大隋偷一只鸡该怎么判,摸一条狗得怎么罚。

就这样在两人鼓捣了七八年后,厩户王子的第一个研究成果终于在公元603年新鲜出炉了。

此物的学名叫做“冠位十二阶”。

所谓冠位,其实就是官位,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厩户王子制定的一个官制,把全倭国的统治阶级分成了十二个级别。

而具体的分法是参照了六个中国字,从高到低依次是:德、仁、礼、信、义、智。

每个字分大小两级,即最高位为大德,最低位为小智。

较之智力而更重品德,非常明显,厩户王子在钻研佛法的同时,也绝没少看儒家的读物。

其中,象征着最高的大德和小德官员,分别佩戴深紫色与浅紫色的冠帽以及身着与冠同色的衣服。之所以最高位要用紫色,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日本,紫色的染料非常罕见。

至于各级官员如何能从小智变成大德,厩户王子也在制度里写得非常明白——每隔数年根据各人的政绩进行考评,考评成绩优良的,一律晋升。

在这套制度之前,倭国一律采取的是一个叫氏姓制度的世袭制,简单说来就如同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只要你出身好,便能身居高位,贵族的儿子永远是贵族,奴隶的儿子下辈子还是奴隶,而且对于贵族的划分还特别细——即便是贵族之间也有大小之别,小贵族无论怎样拼命,也不可能成为大贵族,不但这辈子不可能,即便是子子孙孙,也永远都没有打破自己家世的希望。

但在厩户王子制定的新制度里,虽说尚未进步到能让奴隶当贵族,但至少大小贵族之间的那道天堑已经在理论上不复存在了,但凡是个官儿,哪怕弼马温,只要努力了,做出成绩了,也能成为齐天大圣。

当然,仅仅是理论上。

实际上,这套冠位十二阶从出台到厩户王子离开人世的几十年里,真正依靠自己卓越功绩实现数级连跳,被破格提拔过的,有且只有一人,此人是谁,我们待会儿就会提到。

除了那人之外,其余的倭国官员,依然都是照着原样,弼马温还是弼马温,吃得再胖也永远都当不了天蓬元帅。

厩户王子这个人,既然在后世能够被称之为圣德太子,那么就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单纯的口头派,即便说不上有多么圣德,至少也该是个说到做到的人。

可现如今他却堂而皇之地弄了一套表面文章,光说不做,这又是为什么?

是他根本就不想做?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做不了?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先得弄明白的是,厩户王子为何要制定冠位十二阶,说得再透彻点,就是为何要进行这场改革?

其实对于厩户王子而言,所谓的制度改革,不过是一种手段,而他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倭国变得强大。

至于到底要变得多强大,那自然也是明摆着的——要与一水相隔的隋王朝并驾齐驱。

这也就是为何他挖空心思要知道隋朝的一切的最大原因:先了解对手,再学习对手,最后超越对手。

但是,正如古往今来一切改革一般,这种事情,势必会引起反对,遭到阻碍,而站在厩户王子对面的反对派,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舅公苏我马子。

早在佛教传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说过,苏我家绝非是什么开明的改革派,他们引入佛教的唯一目的,就是想借宗教的手段满足自己的政治需要。现在他们得到了一切自己想要得到的,于是自然而然地不会再容许任何让自己利益受损的情况出现,厩户王子提出的这套冠位十二阶一旦付诸实行,那么很显然苏我家的地位便不再会长久,别看今天蹦得欢,明天很有可能就直接从大德掉到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