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校后记(第3/3页)

译文的章节和段落均是按照英文原文的结构,未作调整。日文本在二级标题下面又增加了很多小标题。

书后的“人名、地名、术语双语对照表”按照中文—西文顺序排列,这样读者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从中文的译名查到相应的西文原名,同时也能体现出中文文本的主体性来。

有一些名词如“feudalism”被翻译成“封建制度”,在文中解释得也很清楚:“指代中世纪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农民和封建领主在土地上的关系”。这样的定义是与我们所习惯理解的“封建制度”,亦即以维护所谓封建剥削制度和等级制度、宣扬封建道德为特征的反动思想是不同的。我们将“idealism”翻译成“观念论”而非“唯心主义”,因为后者在1949年以后的中文语境中完全被意识形态化了。

考虑到大部分的读者并非德国史专业的,为了让他们尽量多地理解德国历史的一些特殊性,校译者加入了少量的注释。此类的注释全部都做了标注。

原书在德文引文中也有个别的错误,这在译文的引文中一并都做了订正。原文:Allemeine Deutsche Arbeiterverein (p.121),实际上应为Allemeiner Deutscher Arbeiterverein。[1]

本文在译校的过程中尽管参考了中文世界诸多有关德国历史的专著,同时也查阅了大量的德文原文,但由于本书原文的写作语言是英文,所描述的又是德国的历史,因此有些地方会经过二次翻译,难免会有疏漏。译文中的错漏不妥之处,我们恳切地希望能够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李雪涛2017年5月 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


[1]日译本的封面和扉页都将原作者的姓名误作:Mary Fulbroock,实际上是Mary Fulbr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