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1990年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3/3页)

“铁幕”的瓦解是德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变化的原因之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随后,1990年前就已经开始的欧洲一体化进程继续拓宽和深化。《申根协议》(Schengen Agreement)签订后,签署国之间几乎没有通行障碍,边境管制基本废除,只有当跨境人存在走私、恐怖主义、毒品交易或非法移民嫌疑时才会被搜查。新的欧洲共同货币——欧元的引入,不仅标志着21世纪的开端,还将欧盟成员国的经济联系在了一起。一些欧盟成员国,尤其是英国还保持着自身与欧元的距离。尽管欧洲隧道公司真的在海平面几千米以下的地方挖隧道,英国也不再是孤独的岛屿,但它还是既不签署《申根协议》,也不加入欧元区。而统一后的德国与法国却是其中的先锋,许多人认为这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甚至是某种欧罗巴合众国的雏形。

虽然规模不同,所处的世界历史背景也不一样,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某些进展的确与19世纪早期德意志邦国之间和邦国内部的发展有些相似。不过,在“海关联盟”发展起来之后,二者就无法比拟了。虽然普鲁士在1870年普法战争时提出了联合的外交政策,并于1871年统一了“小德意志”帝国,但这和可能联合起来的欧洲在21世纪的外交政策完全不同。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国际危机(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刚刚统一的德国被迫惊醒,手足无措地开始承担新的国际责任,但到了十年后,即2002—2003年的伊拉克危机时,情况就相当不同了。尽管国内经济问题频发,失业率不断上升,但施罗德之所以在2002年的大选中获胜,部分原因就是他利用了德国人民的和平主义,民众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再清楚不过了。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忙着恢复并加强与美国的政府间的特殊关系,即跨大西洋联盟,西班牙在某种程度上也支持英国的这一举动。而德国却和法国一起,认为这场战争看起来毫无必要,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

21世纪伊始,世界格局已经和几十年前大相径庭。恐怖组织在2001年9月11日(后来称之为“9·11”事件)对纽约和华盛顿发起的自杀式攻击,既开启了新时代,也象征着这个时代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人们对宗教激进分子和军事的不稳定产生了担忧。曾经,两个超级大国将世界分为两半,冷战的危险和威胁可以预计。但如今,多极的世界更加危险、反复无常,新的意识形态和宗教矛盾的爆发点无法预测,政治压迫长期持续,贫困地区的健康与疾病问题频发,富裕与赤贫的对比鲜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尽管新德国日益多元化,但德国人还是在越发久远的痛苦历史的警示下,以新的和平主义和后民族主义的态度,努力克服冷战遗留下的各种国内问题。


[1]这一说法是由恩斯特·诺尔特(Ernst Nolte)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史学家激烈争论时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