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姜维十一次北伐(第2/2页)

一直到曹魏少帝曹奂继位之初,姜维先后主持过的北伐就有十一次之多,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拒不克四次,小败一次,大败一次。

仅从战绩看似乎胜多败少,但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曹魏在西线战场向来坚持防御作战的原则,能拖就拖、能避就避,不求一城一地得失,更看中大局,这个办法虽然使魏军打了更多的败仗,但却以较小的代价维持住了西线战场的总体格局,盘点下来,蜀汉在西线战场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进展。

魏军两次打败姜维,负责具体指挥的都是邓艾,曹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后来调回洛阳,改任卫将军,邓艾便升任为征西将军,成为曹魏西线战场的负责人。

蜀汉频繁用兵,极大地消耗了财力和国力,最后到了兵困民疲的程度,各种反对用兵的声音也多了起来,姜维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

蜀汉内部的情况更让姜维烦心,费祎、董允先后去世,陈祗以侍中的身份兼任朝廷尚书令,成为处理内政的主要负责人,他对姜维北伐还是比较支持的,但相对于蒋琬、费祎和董允,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结交宦官。

蜀汉后期宦官逐渐得势,代表人物是黄皓,他善于阿谀献媚,处心积虑地一心往上爬,被后主刘禅所宠信。董允生前担任朝廷尚书令,还能约束黄皓,董允经常劝谏刘禅远离黄皓,对黄皓也常常加以责备,黄皓畏惧董允,尚不敢过分胡来,到董允死时黄皓也担任黄门丞,算是宦官中的中级职务。

董允死后黄皓失去了约束,陈祗作为董允的继任者,不仅不能抑制黄皓,还有意跟他结交,黄皓很快升至中常侍,又兼任奉车都尉,成为宦官的首领。

黄皓的手越伸越长,开始干预朝政。后主景耀元年(258)陈祗病逝,黄皓进一步把持了朝政,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打击那些不肯顺从自己的人。后主的弟弟刘永一向看不惯黄皓,黄皓不断在后主面前诋毁刘永,后主对刘永逐渐疏远,以至于刘永竟有十多年不能见到刘禅,刘永尚且如此,其他不顺从黄皓的人会落个什么结果,可想而知。黄皓还插手军队,永安都督阎宇巴结讨好黄皓,黄皓提拔他当上了右将军,用以牵制姜维。

景耀五年(262),姜维奏请后主刘禅,要将黄皓处死,但刘禅不同意,对姜维说黄皓只不过是个小人物,不必太在意。刘禅还让黄皓去向姜维谢罪,当然这只是装装样子罢了。

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上面又有后主的庇护,不仅感到忧虑,甚至有些恐惧,他奏请后主,自己愿常驻沓中,该地是位于岷山、迭山中的一处小型盆地,在今甘肃省舟曲县境内,在陇西郡、天水郡的正南方,距成都十分遥远。

不用兵时姜维就在沓中屯田种麦,很长时间都不敢再回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