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长夜里的反抗(第2/3页)

司马师刚刚全面执掌军权就遇到这次大败,不好追究众将领的责任,只是处罚了弟弟司马昭,将其爵位削除。而此战为诸葛恪大大地长了脸,孙亮下诏晋封他为阳都侯,负责全国的军事(督中外诸军事),还兼任荆、扬两州的州牧。

司马氏兄弟全面掌权似乎开局不利,有人认为司马师、司马昭的水平看来不过如此,所以有了想法。

有这种想法的首先是李丰,此人不简单,他也是曹魏的“高干子弟”,他的父亲李义曾任曹魏的卫尉,史书上说李丰善于识人、善于品评人物,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备受瞩目,魏明帝时有孙吴降人来投,魏明帝亲自召来问话,询问一些江东的事,魏明帝问在江东那边曹魏什么人知名度最高,降人回答说是“安国”,安国正是李丰的表字。

曹爽执政时期李丰任皇太后永宁太仆,曹爽软禁了郭太后,李丰是具体操办者,按说,曹爽失败后,他会受到诛杀,但李丰和他的弟弟李翼很会来事,能八面玲珑,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李丰的儿子李韬还娶了魏明帝的女儿齐长公主,当时京中有几句顺口溜说他们:“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曹爽集团失败后,李丰到尚书台任职,担任尚书仆射,司马孚是他的顶头上司,日子不太好过。李丰经常请病假,而且一请就是好长时间,当时制度规定,官员连续请病假满百日将解职,李丰总是在快满百日时回到尚书台上几天班,然后再请病假。

李丰利用他长袖善舞的特长跟司马师尽量拉近关系,司马师后来要选一个中书台的中书令,有人推荐了李丰,司马师同意。

或许因为对未来心里没底,或许因为跟曹氏是姻亲且怀有感情,所以李丰暗下决心要推翻司马氏,主意打定,李丰就开始秘密联络志同道合者,他首先想到的是夏侯玄。

夏侯玄的情况还不如李丰,他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从此不仅郁郁不得志,而且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司马懿死的时候,许允对夏侯玄说:“看来你今后不用再这么忧虑了。”许允字士宗,高平陵政变时与陈泰一起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传过话,因此后来受到重用,担任了中领军,掌管着禁军,听了他的话,夏侯玄叹道:“士宗,你难道看不到吗?此人尚能以通家年少看待我,而子元、子上不容我呀!”

夏侯玄所谓“此人”是指司马懿,子元、子上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字。后来,李丰告诉夏侯玄,如果行动成功就推举他来执政,夏侯玄动心了。

李丰联络的人还有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等人,其中张缉是曹魏旧臣、凉州刺史张既的儿子,他还是少帝曹芳的岳父,现在的张皇后就是他的女儿。李丰的弟弟李翼此时任兖州刺史,李丰等人打算让李翼找个借口带兵来洛阳,双方内外相合,一举将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诛杀,之后推举夏侯玄为大将军、张缉为骠骑将军,共同辅政。

李翼于是向朝廷提出了相关请求,找的理由不知为何,但这样的事朝廷通常也不会随便乱批,李翼被拒绝。李丰不死心,又想利用百官入朝参拜贵人的机会在某处密藏心腹,等司马师经过时将其诛杀。

这种套路似乎眼熟,吕布诛杀董卓就是这么干的,论势力董卓比司马师可大多了,不一样灰飞烟灭?所以李丰有理由相信他会一举成功,但他的运气不如吕布好,还没等动手秘密就被泄露了出去,司马师在震惊之余更十分愤慨,他对李丰相当不错,把他当成了朋友,司马师自认为没有亏待朋友。

司马师立即下令发兵去捉拿李丰,舍人王羕建议:“李丰如果不知道事情已败露,他就会来,只有知道事情已败露了他才会挟众自卫,派这么多人去还不如让我先去会会他。”司马师命王羕带上车辆去请李丰,李丰见状就明白了一切,惊惧之下,只得随王羕去见司马师。司马师见到李丰后就大声指责他,越骂越气愤,李丰知道必有一死,反而硬气起来。

看李丰到这时候了还没有求饶的架势,司马师怒不可遏,抄起旁边武士身上的刀对着李丰就拦腰砍去,李丰被诛杀。

这起发生在少帝嘉平六年(254)2月的未遂政变,就以李丰的被杀而提前结束了。司马师命人把李丰的尸体连夜送到廷尉处,廷尉钟毓表示不能接收,原因是李丰没有经过审判,还不是犯人,司马师无奈,去请来了诏书,钟毓才勉强收下。

少帝曹芳此时已经22岁了,听说李丰死了,他急了,追问李丰是怎么死的,在宫里大吵大闹,司马师听后头痛不已,他后悔没有好好去审审李丰,本来曹芳与此事脱不了干系,现在反而让他抓住了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