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司马懿平定辽东(第2/2页)

与此同时,辽东大雨的消息也传到了洛阳,不少人跑到魏明帝那里,认为雨水暂时无法退去,此役已无全胜的可能,建议下诏让大军还师,魏明帝不许,他认为司马懿会临危制变,一定可擒公孙渊。

幸运的是雨停了,司马懿于是指挥攻城。

魏军各种攻城方法一齐使用,挖地道、起楯橹、用钩橦,襄平城下矢石如雨,魏军将士人人争先、个个效命,攻势猛烈,昼夜不停。

说起来,攻城这种事谁都没有把握,它不以人多人少为胜负的先决条件,有时很邪门,城在眼前,可纵然十倍于敌也进不了那一尺,三国时代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决定城池能否守住的最关键因素是守城者的意志和决心,对于襄平城来说尤其如此。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老天继续眷顾着司马懿,在攻城战打得最激烈的当口,一颗白色流星拖着长长的耀眼的尾巴,从襄平城西南向东北方向划去,最后坠落在梁水方向。这本是一次正常的天文现象,但在当时人们看来这是上天发出的某种警示,襄平城里的军民都认为这是大凶之兆,因而深为震慑,士气大伤。公孙渊也害怕了,派自己的“相国”王建以及“御史大夫”柳甫出城乞降……

司马懿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不许!”

司马懿命人把王建、柳甫斩首,公孙渊不死心,又派“侍中”卫演等人前来乞降,司马懿对卫演说:“现在有五种可能:能战就战,不能战就守,不能守就走,以上是三种,其他两种是降与死,公孙渊不肯把自己绑了亲自来求降,到底想选哪一种呢?”

公孙渊知道遇上硬茬了,他原来还幻想来一场假投降,只要能躲过眼前这一关这一劫怎么样都行,待魏军一撤,他又能在辽东东山再起,现在看来司马懿已识破了他的心思,丝毫不给自己留后路,公孙渊无奈,只得冒死突围,这正是司马懿希望的,他下令纵兵追击,追至梁水把公孙渊击杀,有的史书附会说,杀公孙渊的具体地点就是那颗白色流星坠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