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是不是政治斗争(第2/2页)

结果李严被后主解除了所担任的一切职务,夺去俸禄,收回节传、印绶、符策,削去都乡侯的爵位,以一个老百姓的身份到梓潼郡居住。

李严的儿子李丰不合适继续留任,但诸葛亮没搞株连九族那一套,而是让李丰以中郎将的身份到丞相府任参军,诸葛亮担心李丰有心理负担,还专门给他写信劝慰,信中写道:“我和你父亲同心协力辅佐汉室,不仅世人知晓,也是神明所知的事。所以,我推荐你父亲到汉中任职,委托你在东部要地镇守,也是不想让那些议论是非的人有话柄。我只想实心实意感动于人,始终保持其中的友情,谁又能想到中途会出变故呢?”

李丰后来到了成都的丞相府,蒋琬是丞相府留守的长史,诸葛亮还鼓励李丰与蒋琬精诚合作,李丰也不负诸葛亮的一片真诚,跟蒋琬合作得很好,后来被提拔为朱提郡太守。

但毕竟是一位托孤大臣弹劾另一位托孤大臣,所以历来也有人认为李严案有“内幕”,是诸葛亮争权或为第四次北伐失利找借口而制造出的冤案,但这种看法只能算一种揣度,缺乏事实依据。

事实上,诸葛亮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既坚持了原则又充满人情味,李严本人虽被罢免,心里却不恨诸葛亮,后来诸葛亮死了,李严听到消息十分悲痛,认为从此以后不可能有人还能理解他。后世有史学家就此发出过感慨,认为水很平所以人们拿它作为标尺,镜子里的人很丑但人看了不会发怒,水和镜子之所以能穷物尽态而人们却无怨,因为它们是无私的。水和镜子因为无私,所以能避免别人的诽谤,大人君子心怀好善之心,有宽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于犯罪之人,赐给爵位不因为关系好,诛杀犯罪不因为自己被触犯,天下哪有不服的?

在蜀汉建兴九年(231)第四次北伐之后,有两年的时间诸葛亮一直没有大规模用兵,他在做着各种准备,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修复秦岭山中的栈道,并在里面修建粮仓。

到建兴十一年(233),斜谷的粮仓里已经储备下大量粮食,之前被烧毁的褒斜道栈道也基本修复完成了。次年2月,天气转暖,秦岭山中的积雪融化,诸葛亮决定进行第五次北伐。

与每次北伐一样,这一次诸葛亮也给孙权写了信,约定共同行动,信里写道:“汉室遭遇不幸,朝廷的法纪被废弛,从曹操篡逆开始,已蔓延到了今天,我们双方都有剿灭曹贼的想法,但是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达成目标。我承蒙昭烈皇帝的重托,不敢不尽忠竭虑。现在大军已集结于祁山一带,敌人即将被消灭于渭水之滨。恳切盼望您按照同盟的约定,命令将领北征,一同平定中原,共扶汉室。书不尽言,万望明鉴。”

从信里透露的意思看,此次北伐的路线似乎还要西出祁山,这与在秦岭山中正在做的大量准备工作不符,其实这只是个笼统的说法,或者为了保密的需要故意放出的烟幕弹。

孙权接到来信后立即进行了部署,蜀汉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寂再举北伐,孙权知道这次的力度肯定会超过以往,所以他也想抓住这个机会,在东线和中线两个战场同时给曹魏制造出强大的压力,因而此次的配合行动也超过了以往。

吴军主力悉数全出,分三路向曹魏发起进攻:一路由孙权亲自率领,总兵力达10万人,由皖城等地出发,出巢湖,攻击合肥;一路由上大将军陆逊、大将军诸葛瑾率领,由江夏郡出发攻击曹魏南部重镇襄阳;一路由镇北将军孙韶、奋威将军张承率领攻入淮水,目标是曹魏的六陵、淮阴。

魏明帝接到报告,感到事态很严重,他命负责东线战场的征东将军满宠、负责中线战场的荆州刺史毌丘俭等加强守备,同时抽调其他州郡的兵马前去支援。